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其处罚原则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
1、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
2、数行为间关系的含义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具体说来,牵连关系是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从实质上来说,牵连关系也是一种吸收关系。但这是一种刑的吸收关系,而不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仍独立存在。吸收犯数行为间的关系是吸收关系,这种吸收关系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不再存在。
3、行为的具体表现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表现为手段行为、目的行为和结果行为。吸收犯的数行为表现为预备行为、未遂行为、实行行为、中止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
4、犯罪故意的性质不同。吸收犯数行为的故意是同一的;其数量可能多个,但性质是相同的,且是针对同一行为对象,侵犯相同直接客体的故意。牵连犯的数行为的故意不是同一的。支配方法行为、目的行为、结果行为的各个具体犯罪故意虽然是为总的犯罪目的服务,但其本身则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
5、侵犯的客体和作用的对象不同。构成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侵犯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而构成牵连犯的数行为侵犯的直接体必然是不同的,也不必作用于同一具体的犯罪对象。
6、主观方面的差别。牵连犯虽然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但行为人在这个犯罪目的的制约下,形成了与牵连犯罪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犯意的异质性和相对复数性是牵连犯的构成特征之一。吸收犯必须基于一个犯意,为了实现一个具体的犯罪目的而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犯意的同一性和单一性是吸收犯的显著特征之一。
7、两者在处断原则方面存有差异。通常认为,牵连犯的处断原则,一般为从一重处断,即按重的罪从重处罚,有时还并处轻罪的附加刑。吸收犯的处断原则是仅以吸收之罪论处,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其处罚原则

法律分析:1、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2、数行为间关系的含义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具体说来,...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处罚原则

法律解析: (1)中止的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处罚原则?

律师分析: (1)中止的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和处罚原则

1、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中止的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二)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和处罚原则

法律分析: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和处罚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的特征:_x000D_ 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_x000D_ 2、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_x000D_ 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_x000D_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特征和处罚原则是什么

犯罪中止的特征: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2、或者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4、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特征和处罚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的特征:_x000D_ 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_x000D_ 2、或者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_x000D_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_x000D_ 4、行为人客观...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其分类

法律解析: 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中止的时间性;(二)中止的自动性;(三)中止的客观性;(四)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分为:1、预备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3、实行终了的中止。 【法律依据】: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其分类?

律师分析: 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中止的时间性;(二)中止的自动性;(三)中止的客观性;(四)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分为:1、预备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3、实行终了的中止。 【法律依据】: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查看全文

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及处罚原则?

律师分析: 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2)犯罪...查看全文

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及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犯罪中止犯的处罚原则为:_x000D_ 1.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_x000D_ 2.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_x000D_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犯的处罚原则为:_x000D_ 1.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_x000D_ 2.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_x000D_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处罚原则?

律师分析: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的概念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形态。犯罪中止的特征包括:_x000D_ 1、中止的时间性,即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_x000D_ 2、中止的自动性,即要求行为人“自动”放...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查看全文

竞合犯的特征及处罚原则是什么?

想象竞合犯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一般认为,所谓一个行为,不是从构成要件的评价上看是一个行为,而是基于自然的观察,在社会的一般观念上被认为是一个行为。(2)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个罪名,即在构成要件的评价上,该...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律师分析: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