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仲裁时效过了

律师回答

一、拖欠工资过了仲裁时效怎么办
      1、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劳动仲裁过了时效的,劳动者就失去了仲裁的胜裁权,但劳动者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劳动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1、已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包括向用人单位或上级机关申诉、向对方发律师函等方式。例如职工对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不服,向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申诉,属于“有正当理由”。职工对于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重新答复不服而申请仲裁的,重新答复的时间应视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详见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2、已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即对方承诺在某一时间履行义务等,要搜集能够证明对方承诺的证据,例如可以通过录音取证。
      4、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认真贯彻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通知》)。例如申诉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没有法定代理人等。
      5、撤诉案件的时效起算时间。当事人撤诉或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当事人就同一仲裁请求再次申请仲裁,只要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再次立案审理,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从撤诉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已撤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可以再受理的复函》)。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劳动仲裁过了时效的,劳动者就失去了仲裁的胜裁权,但劳动者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
      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时效

法律分析: 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根据法律规定,拖欠工资属劳动争议,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拖欠工资属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超过1年的案件,劳动局不受理。工资按月发放,隔月发放违法,本月工资下月发合法。 【...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时效

法律分析: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根据法律规定,拖欠工资属劳动争议,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拖欠工资属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超过1年的案件,劳动局不受理。工资按月发放,隔月发放违法,本月工资下月发合法。...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时效?

律师分析: 1、原则上,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但现实中,一些劳动者由于害怕失去饭碗,即使知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也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因此,法律为了...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时效

法律分析: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根据法律规定,拖欠工资属劳动争议,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拖欠工资属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超过1年的案件,劳动局不受理。工资按月发放,隔月发放违法,本月工资下月发合法。...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过了仲裁时效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拖欠工资过了仲裁时效怎么办1、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劳动仲裁过了时效的,劳动者就失去了仲裁的胜裁权,但劳动者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过了仲裁时效怎么办

法律分析:1、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劳动仲裁过了时效的,劳动者就失去了仲裁的胜裁权,但劳动者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劳动仲裁没有证明

法律分析:没有证据证明企业拖欠工资的,劳动者要尽量收集证据,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查看全文

公司拖欠工资没有合同能劳动仲裁吗

法律分析:能。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因为拖欠工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劳动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查看全文

没签合同拖欠工资可以劳动仲裁吗

法律分析: 建立劳动关系后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且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可以提供其他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像是工作证、考勤表、以前的工资发放记录、同事证言等,同时还要提供公司拖欠工资的其他证据。 ...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仲裁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年限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是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报酬并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拖欠工资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 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应当在法定的仲裁期限内申请仲裁,并提交相关材料。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拖欠工资

有的时候在一些商铺店工作,一般辞职后都会发工资的,但是有的发工资居然各种理由扣钱,更有的干脆说不给发工资,那么这个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申请的话要写哪些内容呢。我整理了“劳动仲裁拖欠工资”的内容为你答疑解惑。...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拖欠工资

拖欠工资可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用人单位违规拖欠工资及其他劳动争议,行政部门应依法处理。...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拖欠工资

法律分析: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交的材料: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部分地区还需要提供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查看全文

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么

1、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查看全文

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么?

1、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查看全文

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1、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查看全文

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法律分析:1、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