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名词解释

律师回答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由上此可知: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认识因素+意志因素。1、认识因素“明知”=晓得这样干不行。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事实,就不可能成立故意!例如,甲在火车站盗窃得便衣警察乙放有手枪的提包,在还没有来得及发现枪支的情况下,又背着提包抢夺了丙的铂金项链。客观上显然属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违法事实,但主观上就没有“携带凶器抢夺”的故意。因此主、客观不一致,故只能成立普通抢夺罪,不成立“携带凶器抢夺”的转化型抢劫罪。2、意志因素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感召的态度,分为“希望”和“放任”两种,其实质都是不反对结果发生的。希望—表明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根本不顾法律的感召,积极追求结果的达成。放任—明知可能发生危害而不管不顾继续行为,结果发生了危害后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的故意名词解释

犯罪故意的认定包括两个因素: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指犯罪行为人对犯罪事实的完全认知,只有完全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才能成立故意。意志因素则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的态度,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触犯刑法、危害社会,但仍然希望或者放...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名词解释

法律分析: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不包括故意侵害他人生命的行为,是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 比如:王五和李四在酒馆喝酒发生口角,两人发生厮打,李四将王五打成重伤,李四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名词解释

本文介绍了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属于法定从轻情节的事实。同时,文章还探讨了犯罪中止未造成损害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指出如果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对行为人是应当免除处罚的,不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名词解释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名词解释?

律师分析: 所谓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完全实现了的某一罪(或说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比如,故意杀人罪,完整的意义上理解法律规定是“故意杀人且把人杀死”,因此如果某人持刀把一个人杀死了,从完整的意义上讲,某人的行为完全实现了法律...查看全文

犯罪主体名词解释

犯罪主体是指什么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体分为哪几种类别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单位主...查看全文

犯罪能力名词解释

在犯罪行为中,只有在未发病期且具有清醒的认知时,才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完全丧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减轻刑罚或免于刑罚。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犯下杀人罪,他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他在发病时杀人,他不需要承担刑...查看全文

犯罪能力名词解释

在犯罪行为中,只有在未发病期且具有清醒的认知时,才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完全丧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减轻刑罚或免于刑罚。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犯下杀人罪,他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他在发病时杀人,他不需要承担刑...查看全文

犯罪动机名词解释

犯罪动机是指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解答了为何犯罪人会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的问题,从而起到发动犯罪行为的作用。犯罪动机还能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心理愿望的意义。与犯罪目的相比,犯罪动机是实现犯罪目的...查看全文

犯罪收益名词解释

如何理解犯罪所得产生的收益 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查看全文

犯罪构成名词解释

一、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查看全文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名词解释

法律分析:一般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既遂的处罚规定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形。 法律依据 《刑法...查看全文

继续犯名词解释

继续犯(持续犯),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非法拘禁罪被认为是典型的继续犯,即行为人从着手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到恢复他人人身自由为止,其非法剥夺他人自由的行为一直处于持续状态中。...查看全文

危险犯名词解释

危险犯的概念是什么 危险犯,实害犯的对称。指的是以对侵犯客体产生损害危险即告成立的犯罪。如伪造公文、印章罪。又可分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前者以侵害行为已有现实的危险发生为成立要件;后者以只要实施犯罪行为即认为危险发生,而造成犯...查看全文

有组织犯罪的名词解释

如何认定有组织犯罪 有组织的犯罪就是比共同犯罪的一般要件多了一个有组织,就是有组织的犯罪是经过谋划,计划而后才实施的共同犯罪。 刑法上说的犯罪集团是最典型的有组织的犯罪,犯罪集团就是三人以上为了实施共同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组织 ...查看全文

单一罪名名词解释

罪名,即犯罪名称,是对犯罪本质的或者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我国刑法中的罪名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类罪名与具体罪名 我国刑法中,类罪名是以犯罪的同类法益或者同类保护客体为标准进行概括的,总共有十个类罪名,比如危害国家安...查看全文

意定监护名词解释

一、民法典中意定监护是什么意思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意定监护是指被监护人在有意思能力时为自己选任监护人,并将自己的人身照顾和财产管理等事宜委托给监护人,待自己丧失意思能力后,由监护人按照被监护人的意愿处理生活照管、医疗救...查看全文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名词解释

法律解析: 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查看全文

间谍罪名词解释?

律师分析: 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间谍罪是行为犯,并不以实际上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只要实施了间谍行为,即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洗钱罪名词解释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通过存入金融机构、投资或者上市流通等手段使非法所得收入合法化的...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江秀香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10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