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犯名词解释

律师回答

危险犯的概念是什么

危险犯,实害犯的对称。指的是以对侵犯客体产生损害危险即告成立的犯罪。如伪造公文、印章罪。又可分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前者以侵害行为已有现实的危险发生为成立要件;后者以只要实施犯罪行为即认为危险发生,而造成犯罪。

危险犯是与实害犯相对应的概念:以对法益的实际侵害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称为实害犯;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是危险犯。危险犯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行为虽未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但使法益面临威胁,足以使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安全陷入危险。

对于危险犯通常又分为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理论界虽然对于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的概念界定存在分歧,但大致共识是,所谓具体危险犯,是指需要在司法上就具体个案进行是否存在现实性的具体性危险判定的一种危险犯类型(国外刑法理论认为未遂犯也属于具体危险犯)而抽象危险犯,是在司法上以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通常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危险,因而不需要在个案中进行具体判定的一种危险犯类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继续犯名词解释

继续犯(持续犯),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非法拘禁罪被认为是典型的继续犯,即行为人从着手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到恢复他人人身自由为止,其非法剥夺他人自由的行为一直处于持续状态中。...查看全文

高度危险致人损害责任名词解释

什么是高度危险责任 高度危险责任是指高度危险行为人实施高度危险活动或者管理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特殊侵权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的法律特征如下所述: 1、某一活动或者物品对周围环境(不是对自己)...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名词解释

法律分析:根据刑法第21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名词解释

紧急避险名词解释 根据刑法第21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与正当防卫的比较 区...查看全文

工伤保险名词解释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或在其他特殊情形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劳动能力障碍或死亡时,本人或其亲属可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性帮助的制度。依照《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职工都应参加工伤保险,但...查看全文

工伤保险名词解释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或在其他特殊情形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劳动能力障碍或死亡时,本人或其亲属可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性帮助的制度。依照相关规定,职工都应参加工伤保险,但工伤保险费是由...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名词解释

本文介绍了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属于法定从轻情节的事实。同时,文章还探讨了犯罪中止未造成损害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指出如果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对行为人是应当免除处罚的,不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名词解释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名词解释?

律师分析: 所谓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完全实现了的某一罪(或说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比如,故意杀人罪,完整的意义上理解法律规定是“故意杀人且把人杀死”,因此如果某人持刀把一个人杀死了,从完整的意义上讲,某人的行为完全实现了法律...查看全文

犯罪主体名词解释

犯罪主体是指什么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体分为哪几种类别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单位主...查看全文

犯罪能力名词解释

在犯罪行为中,只有在未发病期且具有清醒的认知时,才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完全丧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减轻刑罚或免于刑罚。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犯下杀人罪,他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他在发病时杀人,他不需要承担刑...查看全文

犯罪能力名词解释

在犯罪行为中,只有在未发病期且具有清醒的认知时,才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完全丧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减轻刑罚或免于刑罚。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犯下杀人罪,他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他在发病时杀人,他不需要承担刑...查看全文

犯罪动机名词解释

犯罪动机是指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解答了为何犯罪人会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的问题,从而起到发动犯罪行为的作用。犯罪动机还能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心理愿望的意义。与犯罪目的相比,犯罪动机是实现犯罪目的...查看全文

犯罪收益名词解释

如何理解犯罪所得产生的收益 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查看全文

犯罪构成名词解释

一、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名词解释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由上此可知: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认识因素+意志因素。1、认识因素“明知”=晓得这样干不行。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查看全文

危害国家安全罪名词解释

法律分析: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共同特征的概括。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分类 1、背叛国家...查看全文

结果加重犯名词解释

对于结果加重犯,指的是法律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即行为人能够预见但未预见到的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后果。行为人首先必须实施了基本犯罪要件的行为,且该行为客观上必须导致了除基本要件外的加重结果,即基本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于...查看全文

结果加重犯名词解释

对于结果加重犯,指的是法律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即行为人能够预见但未预见到的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后果。行为人首先必须实施了基本犯罪要件的行为,且该行为客观上必须导致了除基本要件外的加重结果,即基本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于...查看全文

犯罪的故意名词解释

犯罪故意的认定包括两个因素: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指犯罪行为人对犯罪事实的完全认知,只有完全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才能成立故意。意志因素则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的态度,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触犯刑法、危害社会,但仍然希望或者放...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马海东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医疗纠纷、医疗纠纷

已服务18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