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律师回答
摘要: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形,包括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或篡改源原始信息内容后散布。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也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来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源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百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延伸阅读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是指在法律上认定某人故意捏造或散布虚假事实,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事实不实、故意传播、损害他人名誉等。适用范围包括在媒体报道、社交网络、口头传播等各种场合中。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被告能够证明所述事实为真实且具有合法依据,或者证明其行为出于公共利益或善意批评,可能免于承担诽谤罪的法律责任。因此,对于诽谤罪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慎评估和裁定。
结语: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在信息网络上的散布被认定为犯罪。构成要件包括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以及将源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诽谤罪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媒体报道、社交网络和口头传播等场合。然而,如果被告能够证明所述事实为真实且具有合法依据,或者证明其行为出于公共利益或善意批评,可能免于承担诽谤罪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判断诽谤罪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审慎评估和裁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自首和坦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自首和坦白的区别在于:自首是行为人主观上自愿自首,接受国家司法机关的审判和裁决,被迫受到控制和拘留;而坦白只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解释犯罪事实。自首反映了罪犯的悔恨和接受国家惩罚的意愿,而坦白缺乏这种悔恨和接受惩罚的意愿。自首从宽量刑的...查看全文

股权继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股权继承对有限责任公司产生深刻影响,因为其基于股东之间的相互信任。《公司法》规定股权可以被继承,但受公司章程限制。然而,目前公司法对股权继承缺乏具体适用法律,导致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的继承人可以继承其合伙份额...查看全文

居住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律师分析: 1、依合同而取得居住权。如承租人依租赁合同而取得对出租的房屋的居住权。2、直接依法律的规定取得居住权。如未成年子女对其父母的房屋享有居住权。3、依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房屋所有权人可通过设立遗嘱的方式为他人设定居住...查看全文

居住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1、依合同而取得居住权。如承租人依租赁合同而取得对出租的房屋的居住权。2、直接依法律的规定取得居住权。如未成年子女对其父母的房屋享有居住权。3、依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房屋所有权人可通过设立遗嘱的方式为他人设定居住权。4、因取...查看全文

居住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法律解析: 1、依合同而取得居住权。如承租人依租赁合同而取得对出租的房屋的居住权。2、直接依法律的规定取得居住权。如未成年子女对其父母的房屋享有居住权。3、依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房屋所有权人可通过设立遗嘱的方式为他人设定居住...查看全文

生活中如果被诽谤了怎么办

一、被人诽谤了怎么办被诽谤后,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直接报警处理,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诽谤罪在网络环境中的法律适用

诽谤罪转发情景判断及诽谤与名誉侵权的区别:转发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行为应被定为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不一定需要虚假事实,法人、团体、组织可成为受害者,主观过错要求也不同,善意揭发中的不实成分不应构成诽谤罪。...查看全文

武装暴乱罪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

构成武装暴乱罪需要满足国家安全为客体、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暴乱为客观要件,以及直接故意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为主观要件;判刑标准为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者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者处...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诽谤罪中的诽谤行为?

诽谤罪认定要件包括: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名誉权;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针对特定人但不一定指名道姓;情节严重;行为人需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必须故意损害他人名誉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查看全文

代理与委托:探究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影响

委托与代理的区别在于类型、性质和法律约束力。代理制度涵盖了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类型,而委托合同只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与其他两种代理关系无关。代理授权关系不需要代理人承诺,而委托合同是承诺合同,受托人必须承诺。代理关系...查看全文

探讨我国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维护人民的利益,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是党的领导力量的具体表现。...查看全文

怎样证实诽谤罪?

诽谤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实施,都需向法院提供证据。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协助,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公安介入调查,取证可录音、录像、截图、证人陈述等方式,诽谤罪取证相对容易。...查看全文

走私文物罪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有哪些?

走私文物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携带、运输、邮寄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禁止出口的文物包括有重要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外,一律禁止出境。量刑标准:轻微情节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严重情节判5-10年有期徒刑和罚金;特别严重情节判10...查看全文

刑法中的诽谤罪在哪款哪条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查看全文

诽谤罪在刑法中的判定原则

对构成诽谤罪的犯罪分子应按照规定判刑处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社保与五险一金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社保和五险一金不同,社保不包括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是指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而社保仅包含养老等五个险种。所以,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不是相同的。...查看全文

诽谤造谣罪的司法实践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公开散布虚假事实,严重损害他人名誉。构成诽谤罪需要行为人明知事实为虚假,并故意公开散布。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查看全文

诽谤罪刑罚的司法实践

公然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如果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被害人可以向法院告发,即使提供证据困难,法院也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查看全文

诽谤罪中恶意表现形式有哪些?

恶意中伤诽谤行为构成了诽谤罪,该罪行属于刑事犯罪。根据法律规定,犯有此罪的人,如果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以及捏造事实导致他人人格、名誉受到严重...查看全文

用诽谤罪在网上诽谤他人会有什么处罚呢

行为人在网上诽谤他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会被处以相应的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以构成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