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犯能否在限制期内从事劳动?

律师回答
摘要:缓刑人员一般不可离开所居住城市,但可以向司法局提出申请变更居住地,需要提前一个月提交书面申请,并在获批后七日内报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因为判处缓刑后一般不可以离开所居住的城市,所以,缓刑人员一般不可以去外地打工。
缓刑人员确实需要外出打工的,可以尝试向司法局提出书面申请。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缓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变更所居住的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司法局提出书面申请,如果司法局决定批准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延伸阅读
缓刑犯在限制期内是否可以从事就业活动?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缓刑犯在限制期内是可以从事就业活动的。缓刑是对刑事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刑罚,在限制期内,犯罪分子可以暂时免除刑罚执行,但需遵守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就业活动是社会融入和重建的重要途径,对于缓刑犯来说,通过合法就业可以改善自身经济状况,增加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然而,缓刑犯从事就业活动仍然需要遵守限制期内的相关规定,如不得从事与犯罪行为相关的职业,需遵守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等。因此,缓刑犯在限制期内可以从事就业活动,但需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其社会融入和重建的有效性。
结语:缓刑人员在限制期内一般不可离开所居住的城市,但有特殊需求的可以向司法局提出书面申请。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缓刑犯在限制期内可以从事就业活动,这对于他们的社会融入和重建非常重要。然而,就业活动仍需遵守相关规定,如不从事与犯罪行为相关的职业,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只有遵守规定,缓刑犯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融入和重建。
法律依据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缓刑期间能否从事过失犯罪?

劳动合同法规定,被判处缓刑后是否有工作由用人单位决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是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此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缓刑期内有何限制?

根据《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缓刑期间的限制包括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规定报告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地需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根据第七十六条规定,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需接受社区...查看全文

能否从犯被判缓刑?

根据法律规定,贩卖毒品多少克被判死刑并没有明确的数量标准,而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良好、不致再危害社会。对于单方面聚众斗殴,要根据案件情况具体判断。...查看全文

缓刑期是否包括在羁押期限内?

缓刑的时间不算羁押的时间。缓刑和羁押是不相同的。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经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羁押是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对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限制人...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能否限制出境

法律分析:缓刑考验期能限制出境。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分子被宣告缓刑的,在其缓刑考验期内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自觉服从考察机关的监督、按照其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会客等,且明确规定了被宣告缓刑的犯...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能否判缓刑

不能。从缓刑的适用条件上来看,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不应再适用缓刑。从撤销缓刑的法律规定来看,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不应再适用缓刑。从缓刑制度的立法原意来看,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再判处其缓刑的,会削弱缓刑制度的执行效...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是否适用缓刑制度?

不适用。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犯罪分子,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和较强的人身危险性,因而其社会危害性较之初犯、偶犯来说显然更大。对于这样的犯罪分子,必须施以实刑惩罚,才能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和改造作用,达到刑罚的目的。所以,对于缓刑考...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犯人能从事哪些职业?

缓刑犯在服刑期间需要遵守以下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查看全文

缓刑犯在缓刑期内是否会被监禁执行?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缓刑犯在缓刑期间未经批准私自外出,若超过一个月,则会被撤销缓刑并收监执行。若未超过一个月,自行返回,则可能会受到书面警告的处罚,连续三次书面警告则可能被收监。对于严重违规者,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一旦再次违规,...查看全文

罪犯在被管制或缓刑期间能否结婚

法律分析:罪犯在被管制或缓刑期间能结婚,但要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以及遵守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要报经执行机关批准等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可否适用缓刑

法律分析: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足以表明其社会危害性仍然存在,不能适用缓刑。若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则撤销缓刑,予以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可否适用缓刑

法律解析: 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足以表明其社会危害性仍然存在,不能适用缓刑。若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则撤销缓刑,予以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限内交通肇事罪能否被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并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依照法律规定执行...查看全文

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能否正常离职?

劳动合同期限内可以正常办理离职手续,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合同,无需赔偿。但在某些情况下,劳动者可能需承担违约责任,如违反专项培训约定。劳动合同内容包括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与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能否在固定期限内解除?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条件:在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应书面订立劳动合同,未订立的需一个月内补办。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需提前...查看全文

缓刑犯能否在缓刑期间外出工作?

被判缓刑一般不可外出打工,需经考察机关批准。判缓刑条件包括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无再犯罪危险等。缓刑人是否能担任法人代表需具体情况决定,若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破产负责,一般不得担任。...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内再次犯罪是否还能缓刑?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人,不得再享受缓刑待遇,应撤销缓刑并一并执行刑罚。《刑法》第77条规定,缓刑期内再犯罪或发现未判决的其他罪行,应撤销缓刑并判决新罪,同时根据第69条决定执行刑罚。对于在缓刑期内违反监管规定或法院禁令的严重情况,...查看全文

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案是否将判刑

法律分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案将判处执行原判刑罚,并撤销缓刑。缓刑考验期是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人民法院撤销缓刑的裁定一经作出立即...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期限内辞职是否有限制?

劳动合同期限内可以辞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七条,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并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合同期内和合同期限内的区别在于,合同有效期间指合同在哪个时间段有效,而合同履行期间指义务人在合同有效...查看全文

抢劫协从犯能否判缓刑

法律分析:抢劫的协从犯能判缓刑,但要符合下列条件:即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以及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