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撞车后,双方都离开了现场。如何分配责任?法律分析:1。交通事故鉴定。如果双方都离开了现场,导致事故责任无法确定,一般是五五开。也就是同等责任。2.如果双方经过有资质的交警允许后离开,是可以的。否则是不可能的。3.交通事故专业性很强,需要律师或司法人员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及时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为抢救受伤人员而改变现场时,应标明位置。乘客、过往车辆驾驶员、路人应当给予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和原因没有争议的,可以立即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立即离开现场的,应当及时向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第七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首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进行专业检验。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2安全事故赔偿标准的法理分析:安全事故赔偿标准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应当依法履行加强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的义务;因其违法行为造成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生产事故造成职工死亡的,除赔偿伤残外,还应赔偿其住院费和家属精神抚慰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安全生产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优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安全生产必须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员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机制。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义务。第十一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情况及时修订。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保证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