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怎样的?

律师回答

律师分析:

第一,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据规定》第68条第1款也明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接受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定情况下,证人在法庭审理前的调查、询问程序中陈述的证言具有与庭审中陈述同样的可信性。法院庭前审理的准备阶段或者法院调查、询问等程序是在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证人也是在双方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陈述证言,双方当事人均可以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证人询问,此时证人所作的陈述,应当具有庭审中陈述同样的法律效果。基于此,《证据规定》第68条第1款规定,证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或者人民法院调查、询问等双方当事人在场时陈述证言的,视为出庭作证。

同时,为了贯彻契约精神,双方当事人同意证人以其他方式作证并经法院准许的,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在符合该规定确立的条件下,证人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在新冠肺炎疫情当下,证人通过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方式被不少法院所采用。需要提示的是,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书面证言和视听资料相比,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的优点,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证人作证的现场情况,并能够使质证和询问证人的程序及时展开,有利于保障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从而有助于法庭正确地认证该证人证言。

第二,法院的通知是证人出庭作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据规定》第70条规定,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但是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当事人未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而是直接携证人出席庭审,提出要求证人作证的申请,或者申请的证人与到场的证人不一致等情形,这种情况既损害了庭审的严肃性,也无法保障证人证言的客观真实性。因此,《证据规定》明确,法院向证人送达通知书,是证人获准出庭作证的标志。原则上未经法院通知,证人不能出庭作证。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均同意未经法院通知的证人出庭作证,经法院准许,可以作为例外情形。

第三,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证人以书面等方式提供的证言,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关于何为“正当理由”,可参考民事诉讼法第73条所列举的四种情形: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证人出庭作证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对其证言得以有效质证,有利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实,在此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从而确保作出公正裁判。证人不出庭不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对司法公共利益有一定的损害。特殊情况下允许证人不出庭作证,是在司法利益和证人利益之间的平衡选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第一,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据规定》第68条第1款也明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接受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定情...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法律分析:如果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那么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规定,证人本人依法出庭作证;如果当事人不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那么一审的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如果法院依据职权要求证人出庭作证,那么证人应当出庭。【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证人指的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具体如下:1、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法律分析: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   根据《刑事诉讼法》   第...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法律分析: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当事人向法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时间为“举证期限届满前”。并且,法院经审查决定批准证人出庭作证的,会事先通知...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法律分析:如果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那么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规定,证人本人依法出庭作证;如果当事人不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那么一审的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如果法院依据职权要求证人出庭作证,那么证人应当出庭。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是怎样的?

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是: 1、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2、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3、查明到庭证人身份; 4、法庭向证人交代权利义务; 5、证人保证如实作证; 6、证人陈述作证; 7、交叉询问质证; 8、法庭补充询问; 9、证人退庭。 证人...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标准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 第一,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据规定》第68条第1款也明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接受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定情...查看全文

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法律分析:鉴定人是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没有强制出庭的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查看全文

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法律分析:鉴定人是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没有强制出庭的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证人以书面等方式提供的证言,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在往常,庭审中经常出现只提交书面证人证言,而证人不出庭的情况。对于这种书面证人证言,律师在质证时,只能从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三方面来分别陈述...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司法机构有保护好证人的权利与安全的义务。对于不出庭的证人,国家有权使用强制手段迫使证...查看全文

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和规定

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包括:证人必须经过质证并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根据;所有知情人有作证义务;有缺陷或年幼的人不能作证;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安全;对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达案情,都可...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查看全文

刑诉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刑诉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多方的查证之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等等。所谓证人是指知道案件事实情况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证言的人。凭借证人的证言来查清案件事...查看全文

专家证人出庭规定,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

专家证人出庭规定是保证证人证言能作为定案依据的程序,要求经过质证并查实。政府机关部门要确保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查、通知、告知义务等。证人出庭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当事人邀请、法院传唤和法庭自行传唤...查看全文

2024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相关情形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比如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等等。对于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的问题,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相关的内容。...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徐云翔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劳动仲裁、劳动仲裁

已服务18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