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辞职到离职一般多长时间

律师回答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就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律师为你们介绍辞职后多久可以离职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辞职后离职的时间

辞职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务,只要履行了相应的义务那么到期即可离职,如果是在试用期内那么需提前三天告知用人单位。

二、离职的日期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就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

《劳动法》一方面赋予了职工绝对的辞职权,另一方面又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原劳动部在《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第4条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职工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部分职工在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30日后主动离职,不理会用人单位的赔偿要求,用人单位则可能不给职工办理人事关系和档案的调转手续。职工离职后人事关系和档案长期滞留在原用人单位,会造成职工在新的工作单位不能办理正常的录用手续,拿不到包括档案在内的个人材料,也不能缴纳劳动保险。

辞职注意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劳动仲裁案例,员工这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的事情:

1、一方面,一定要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

用邮件的方式辞职是不行的,邮件通常没有证据的作用,且邮件保留在企业的服务器里,离职员工不容易提取证明。

员工这时需要书面形式的辞职信,在纸质的辞职信上,需要有员工亲笔签名,辞职信一般交给直接上级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辞职信给了企业,员工怎么能证明自己已经按劳动法的要求,用“书面”形式通知企业了呢?员工这时能做的,只能是在递交书面辞职信的时候,跟企业要一个收到辞职信的回执。

如果这个不太容易办到,那只能用人证,人证在劳动仲裁的时候可能有用,在法庭通常效用不高,因为人证一般是企业的同事,法庭可以认为是利益相关者。

2、另一方面,要办理工作交接。

按劳动法,员工虽然到30天的时候可以不再上班,但一定要办理工作交接。当然工作交接是企业安排的,如果企业不安排,也最好写一份工作交接清单,用书面的形式,对工作及自己工作时间的安排进行说明,递交给直接上级或人力资源部,一式两份,自己保留一份企业盖章或相关人员签字的。

不办理工作交接,企业可以暂扣工资,直到交接后再发放,一直不交接就一直不发。企业还可能会在员工转档案,转社保,开离职证明时,为难员工。虽然扣留档案与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但经常有企业这么做,打官司会导致离职成本的增加。

以上就是律师为你介绍的关于辞职后离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的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一般辞职后多长时间可以离开

法律分析:一、一般辞职后多长时间可以离开1、《劳动法》规定正式员工辞职需要30天,30天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查看全文

按劳动法辞职一般多长时间才能离职

法律分析:一、按劳动法辞职一般多长时间才能离职1、《劳动法》规定正式员工辞职需要30天,30天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查看全文

辞职一般要提前多长时间

1、正式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正常辞职。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查看全文

辞职一般要提前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一、辞职一般要提前多长时间1、正式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查看全文

辞职一般要提前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辞职一般要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处在试用期的,则要提前三日通知单位,但是用人单位如果具有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情形的,则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离职一般多长时间交接工作? 离职一般多长时间交接工作?

法律分析:一般为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后的三十日内进行工作交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查看全文

辞职一般要提前多长时间呢

1、正式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正常辞职。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查看全文

一般辞职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离开?

正式员工是30天,试用期的是3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按此规定辞职是合法的,并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查看全文

辞职一般要提前需要多长时间

1、正式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正常辞职。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查看全文

辞职后多长时间才能离职?

一般为30天。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般辞职后多长时间可以离开 正式员工是30天,试用期的是3...查看全文

停职反省一般多长时间?

律师分析: 法律没有规定。停职反省不会离职,停职作为公司内部的决定,由于劳动关系仍然存在,所以用人单位必须向职工支付一定的基本生活费用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法律依据】: 《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政策性问题的复函》第二条...查看全文

入职多长时间可以辞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入职后无论工作多久都有权辞职。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同样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可...查看全文

辞职一般要提前多少时间

1、正式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正常辞职。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查看全文

辞职提前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如果劳动者过了试用期的,一般需要提前三十日辞职;如果未过试用期的,需要提前三日辞职;如果用人单位有拖欠工资等行为的,则不需要提起辞职,劳动者可以立即与用人单位解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

入职后多长时间可以辞职?

根据劳动法规定,正式入职后可以随时辞职,但需要提前一月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有各自的限制条件和程序。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包括前置环节、签订解除协议或通知以及后置环节,其中包括批评教育、征...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辞职多长时间离职

虽然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但仍然应当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才能离职。 当然,同时可以向公司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薪资。 有下列13种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章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查看全文

辞职报告上交多长时间可以离职

律师分析:试用期交了辞职信3天后可以走,正式岗位员工交了辞职信后30天可以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查看全文

公务员停职处理一般停职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没有时间限制,停职,是指暂时停止其履行的职务,接受调查或者审查。严格来说停职检查还不算处分,还属于检查阶段,怎么处分,是检查之后的事法律依据:《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政策性问题的复函》 ...查看全文

入职不满一个月辞职一般需要多久时间

根据《劳动合同法》,入职不满一个月要辞职的,根据劳动合同确定辞职时间。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而未约定试用期的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方可辞职。...查看全文

从拘留到检察院一般要多长时间?

律师分析: 一般的刑事案件从刑事拘留到移交检察院需要 二、三个月的时间。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