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的界定与分析

律师回答
摘要: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是三种裁判结果,它们在性质、适用法律、适用阶段、上诉期限和案件受理费等方面存在差异。起诉必须符合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被告,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这三种裁判结果在我国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中均存在,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性质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是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即没有起诉权,而驳回诉讼请求是原告丧失了实体权利,也就是无胜诉权;适用法律不同,适用阶段不同,采用的裁判形式不同。上诉期限不同,案件受理费不同。
那么起诉需要什么条件呢?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以上就是律师关于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的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延伸阅读
法律关系的解决与纠纷处理
法律关系的解决与纠纷处理是法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当发生法律纠纷时,解决纠纷并维护法律秩序至关重要。解决法律纠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调解是一种非正式的解决方式,通过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仲裁是一种由独立的仲裁员作出决定的方式,双方必须遵守。诉讼是一种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解决纠纷,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做出判决。在解决法律纠纷的过程中,法律专业人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会提供法律意见、代表当事人进行辩护,并协助双方达成公正的解决方案。通过合理、公正的纠纷处理,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精神。
结语:通过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这三种裁判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我国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中的区别。它们的性质、适用法律、适用阶段、上诉期限和案件受理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起诉一方需要满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管辖。解决法律纠纷是维护法律秩序的重要环节,法律专业人士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公正的纠纷处理,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精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九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界定及联系分析

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主体方面和内容方面。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此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查看全文

法律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一切民事活动。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适应其精神健康状况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则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获得其同意。...查看全文

法律关系的分析与解答

本文介绍了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包括其定义、救助义务和刑罚标准。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结果产生危害,但由于疏忽或过于轻信可以避免,从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才需要承担刑事...查看全文

法律关系的解读与分析

本文介绍了婚前协议的相关内容。婚前协议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自始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婚前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权的条款,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禁止性规定,是有效的。在婚内伴侣出轨时,双方可以签署婚前协议书,但需注意满足民法的基...查看全文

法律关系的分析与梳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并不属于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和在订立时显失公平的情形。如果一方通过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损害方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查看全文

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界定及差异分析

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主要差异在于主体范围、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占有和权利义务实现途径。雇佣关系涵盖了平等主体之间的雇佣关系,而劳动关系则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是用工单位的一员,而雇佣关系中雇工占有生产资料。权...查看全文

劳务关系与工伤认定:法律关系的分析

本文介绍了劳务关系和工伤赔偿的相关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关系中的职工发生工伤时,不属于劳动关系,因此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受伤的职工不能被称为工伤,而只能称为人身损害。侵权方应当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法律关系与地位分析

公司法人是指公司作为法律主体,享有独立财产和法律地位,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而大股东是持有较大股权的个体,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与法人是相独立的。...查看全文

法律关系的界定与演变

强制拆迁中找不到责任主体时,房屋征收部门可能被推定为强拆主体,并承担责任。房屋征收部门应对委托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进行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法律与实践差异分析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及其重要性。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以劳动为前提,内容是劳动;而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以劳动法律规范为前提,内容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重要领域,而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查看全文

法律界观点与实例分析

居间费属于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每次收入减去费用或收入额的2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并对超过20000元的部分加征税额。不可撤销居间服务费承诺书是合法的,但并不能保证合同能被如约履行。根...查看全文

与父亲的法律关系如何界定?

《民法典》规定父母子女关系不可断绝,父母有抚养义务,子女有赡养义务。未成年子女或无法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而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成年子女支付赡养费。...查看全文

法律如何界定分居关系?

夫妻分居满两年可构成法律上的分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若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可准予离婚。分居满二年是其中的一种情形,其他情况包括重婚、家庭暴力、恶习不改等。另外,若一方被宣告...查看全文

第三方代偿与法律关系分析

本文讲述了债权债务的区别和第三人债务清偿与债务承担的不同。债权债务关系在第三人债务清偿后得以消灭,而债务承担后,承担者具有债务人的地位,可以对债权人行使抗辩权。...查看全文

抚养权与监护权的法律关系分析

监护权和抚养权在法律上有区别,监护权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而抚养权是一种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基于血亲关系产生。 监护权和抚养权在法律上有区别,但抚养权必然包含了监护权。 监护权和抚养权在法律上有区别,监护权属于身份权,抚养权是基...查看全文

善意取得与合同关系的法律分析

合同无效时,可以适用善意取得,保护善意相对人的交易安全和信赖利益。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效行为应返还财产或补偿,有过错方需赔偿损失,双方有过错则各自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需役地与供役地的法律关系分析

地役权是指一块土地向另一块土地提供服务的权利关系。需役地是提供服务的土地,供役地是接受服务的土地。地役权人是需役地的所有权人,地役人是供役地的所有权人。...查看全文

法律界定及风险分析

礼金与贿赂的区别在于:1)受礼的关系是亲朋好友,而受贿则是权钱交易;2)受礼的基础是长期的私人关系,而受贿的关系是临时的;3)受礼是出于亲友情义,无回报要求,而受贿是为了谋取私利;4)受礼是公开的、小额的,而受贿是秘密的、大额的;...查看全文

法律界定及区别分析

故意杀人和防卫过当的主要区别是:1、主观上,故意杀人需存在杀人故意,而防卫过当可以是故意或过失;2、在刑事责任上,故意杀人需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涉案与涉诉的界定:法律关系的差异与联系

涉案与涉诉的区别在于:涉案指与案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而涉诉指与诉讼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涉案金额是指案件当事人的实际犯罪或违纪金额,而涉诉金额则是指在法院起诉中争议的金钱数额。...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