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失火罪司法解释如何?

律师回答
摘要:失火罪认定标准:侵犯公共安全,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可出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过失犯的处罚较轻,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立案标准包括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财产损失等情况。
一、失火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
行为人实施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
3、犯罪主体
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既可出于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因为疏忽大意而未预见,致使火灾发生;也可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由于轻信火灾能够避免,结果发生了火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失火罪立案标准
(一)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导致死亡3人以上;
2、重伤10人或者死亡、重伤10人以上;
3、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4、烧毁30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50万元以上;
5、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防护林、特种用途林10公顷以上;
6、人员伤亡、烧毁户、直接财产损失虽不足规定数额,但情节严重,使生产、教学、生活受到重大损害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之“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导致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
2、造成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烧毁15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25万元以上;
4、过火有林地面积为2公顷以上。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所述,失火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将面临严厉的刑罚。而对于过失犯前述罪行的,根据情节轻重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立案标准则根据火灾的后果和影响来判断,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生产、教学、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六条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九条 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的;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
(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
(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
(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消防救援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失火罪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 失火罪司法解释: 1、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 2、《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和立案标准》中规定:失火造成...查看全文

失火罪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查看全文

失火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目前失火罪没有相关司法解释。 【法律依据】: 《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和立案标准》 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查看全文

失火罪司法解释(最新年版)

这段文字描述了过失引起火灾的立案追诉标准。满足任何一种情况就应予立案追诉,包括导致死亡一人以上、重伤三人以上、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十户以上家庭房屋烧毁、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查看全文

失火罪的相关解释如何?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失火罪的量刑标准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未造成严重后果,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过失犯罪的处罚较轻。...查看全文

失火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一条的规定中。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_x000D_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_x000D...查看全文

失火罪立案标准解释:最新司法解释来了!

失火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重伤三人以上、造成5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烧毁十户以上房屋及基本生活资料、森林火灾超过2公顷或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超过4公顷、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查看全文

放火罪的司法解释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国现行《刑法》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主要包括危及人身安全和重大财产安全两种情况。...查看全文

2023年公司法司法解释一

最高法院修正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公司法实施前后的适用规则,包括适用旧法律和司法解释、参照公司法规定、诉讼时限等。修正后的司法解释将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查看全文

放火与失火的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

放火罪和失火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都涉及到危害公共安全。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而失火罪是指由于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放火罪可以成立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而失火罪必须造成严...查看全文

纵火罪最新司法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故意纵火罪的最高刑罚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法条规定了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可判处此刑罚。...查看全文

2023失火损失如何赔偿

失火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负责赔偿,赔偿金额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重伤标准按照最高法院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执行,直接财产损失的统计按照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执行。...查看全文

放火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法律分析: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相关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查看全文

爆炸罪与放火罪的司法解释

放火罪和爆炸罪的区别在于犯罪手段和预备行为的危险性不同。放火罪需要有引火物,可能无法控制火势蔓延,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安全;而爆炸罪需要爆炸物或装置,无法预料对不特定人造成的危险。放火罪是放火焚烧财物,可以是作为或不作为方式;爆炸...查看全文

失职罪的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国有公司和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和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罪的司法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中也有改变,致使国家重大的损失的,改判三年以上,七年以...查看全文

失职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国有公司和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和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罪的司法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中也有改变,致使国家重大的损失的,改判三年以上,七年以...查看全文

失职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国有公司和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和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罪的司法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中也有改变,致使国家重大的损失的,改判三年以上,七年以...查看全文

2021年手机诈骗罪司法解释如何?

手机诈骗涉嫌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数额较大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查看全文

2021年聚众斗殴罪司法解释如何?

本文讲述了聚众斗殴罪的刑罚以及缓刑的相关规定。聚众斗殴罪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如果涉及多次犯罪或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等情形,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犯罪者将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主要适用于被判处拘...查看全文

2021年故意伤害罪司法解释如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修订后的通知》第四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标准如下:如果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刑期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如果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刑期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