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对自然环境中各种要素的破坏和污染,其中主要涉及到大气、土壤、水体、噪音等多个方面。而按环境要素划分,环境污染前三类包括:1. 大气污染:主要通过大气中的固体颗粒、化学物质、微生物等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如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取暖等。2. 土壤污染:主要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表层及其下层土壤中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的变化,损害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生态价值或健康价值。3. 噪音污染:主要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超过了环境对其的容忍度,长期接触高分贝噪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交通噪音、机器设备运行声等。为遏制环境污染,我国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标准和责任。首先,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政策措施,同时规定了对环境污染者的罚款、停产整顿、关闭等措施。其次,相关部门还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规,具体阐述了在不同领域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 污染者应当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污染的危害,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承担因污染造成的损失。对于严重影响公共利益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污染,责令停产整顿或者关闭,并可以依法进行罚款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