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析:
环境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其中,大气污染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大气污染主要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多种污染物质。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空气中的颗粒物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则会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政府和各界正在采取措施,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减少工业排放、推广新能源和改善交通方式等。除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努力,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合理利用资源、少开车、生活环保等。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