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界定

律师回答
摘要:效力待定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法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效力待定法律行为在第三人同意或拒绝前处于不确定状态,而可撤销法律行为已经生效;对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同意使其发生效力,对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承认使其效力继续;追认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权利属于第三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撤销权属于行为人本人;效力待定法律行为中的同意是辅助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撤销是独立行为。
效力待定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待于第三人确认的法律行为。
可撤销法律行为是指因意思表示有法定的瑕疵而可以被宣告撤销的法律行为。
两者之间主要有四方面的区别:
(1)在有同意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绝之前,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可撤销法律行为则是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
(2)对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的同意使该法律行为确定的发生效力;对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承认则是使已经发生的效力得以继续。
(3)对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有追认权的人,是行为人之外的第三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撤销权则是行为人本人。
(4)对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中同意行为属于辅助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撤销行为则属于独立的行为。
延伸阅读
界定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标准和适用范围
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界定是指对于特定情况下的法律行为是否可以被撤销或其效力是否暂时待定的标准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在实践中,界定这些法律行为的标准通常涉及对相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先例的综合解读。标准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存在瑕疵、是否存在欺诈、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等方面的考量。适用范围则是指这些标准适用的具体情形和条件。通过界定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标准和适用范围,可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稳定性,并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保护和指导。
结语: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在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效力待定法律行为需待第三人确认,而可撤销法律行为已经生效。同意效力待定法律行为使其生效,承认可撤销法律行为则维持其效力。追认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权利归第三人,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撤销权归行为人。同意效力待定法律行为属辅助行为,撤销可撤销法律行为则是独立行为。界定这些法律行为的标准包括意思表示的瑕疵、欺诈和违法等因素。通过明确界定,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稳定性,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保护和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监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查起诉期限。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可撤销行为和效力待定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 效力待定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待于第三人确认的法律行为。 可撤销法律行为是指因意思表示有法定的瑕疵而可以被宣告撤销的法律行为。 (1)在有同意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绝之前,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可撤...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分析: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又称效力未定民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 行为人...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有哪些特征和种类吗 一、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于其...查看全文

"待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问题"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包括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双务行为、无权代理行为、无权处分行为和欠缺债权人同意的债务移转行为。对于这些行为,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否则视为拒绝追认。在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界定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后果。...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

律师分析: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一)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行为;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同时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二...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有哪些特征和种类吗 一、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于其...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一、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该种行为如事后得到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有效;反之,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此类行为成后,法定代理人表态前,...查看全文

什么是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如下: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即合同行为)。该种行为如事后得到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有效;反之,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此类行为成后,法定代理人表态...查看全文

打砸行为的法律界定

打砸他人财物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罪,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可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罚金。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为人可能出于报复、嫉妒等心理态度,以达到损害财物所有人的目的。该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包括各类财...查看全文

确认法律行为效力的法律规定

追认的表示需向特定第三人或行为人作出,对其他人的同意不算追认。明示方式可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清晰表达方式,书面形式需遵循法律规定。默示方式可通过积极肯定的行为,如不返还财产或接受所得款。...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时,法律后果如何?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待定,存在追认和无效两种后果。若被代理人等权利人追认,则为有效行为;若权利人未追认,则为无效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需符合法律规定,不能独立实施。...查看全文

无效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 与无效民事行为相比较,可撤消的民事行为体现出以下特点: (1)可撤消的民事行为在撤消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 (2)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消,应由撤销权人为之;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类型研究

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待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通过追认或撤销来确定效力;无权代理、无权处分行为需经追认或权利人同意;债务移转行为需经债权人同意。...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的界定

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在满足法律规定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外部表达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其分类包括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以及主行为和从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完全民事行...查看全文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因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法律上当然无效并确定不发生效力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法律上的无效和不发生效力,是指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而...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法律效力区别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效力,其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规行为?

律师解答: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3、无权处分行为;4、债权同意欠缺的债务转移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作出之后,是否生效尚不能确定,有待有关民事法律行为加以确定。 【法律依...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规行为?

法律解析: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3、无权处分行为;4、债权同意欠缺的债务转移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作出之后,是否生效尚不能确定,有待有关民事法律行为加以确定。 【法律依...查看全文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规行为?

法律解析: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3、无权处分行为;4、债权同意欠缺的债务转移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作出之后,是否生效尚不能确定,有待有关民事法律行为加以确定。 【法律依...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