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调查的隐私权问题:如何界定与维护

律师回答
摘要:婚外情证据的取得地点和方式对于法律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在私人场所取证可能涉及非法侵犯住宅和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而在公共场所取证则视为对隐私权的放弃。采用合法的取证器械和手段是必要的,不当使用取得的证据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权。证明婚姻关系破裂的证据需要合法的鉴定和相关证明。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看取得证据的地点
A、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调查人的自己家中此种情况一般不构成非法闯入和侵犯公民住宅,而且配偶一方也有权知道另外一方的忠诚度,等于如果你结婚,那么你就得放弃自己的部分隐私权。
B、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宾馆、“第三者”家中等非公众场合如果擅自闯入强行取证,可能会:
a.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b.侵犯“第三者”的个人隐私权;
c.如果对他人采用强制措施的,还可能涉及非法拘禁罪;
d.对他人殴打的导致伤害的,可涉及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罪。从“有理”到“有罪”。
C、在公众场合调查婚外情的情况在公园、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取证的,视为行为人对自己的隐私权进行了放弃。
(2)看取证手段
A、采用的取证器械要合乎法律规定比如有些调查公司声称的采用针孔摄像机等间谍摄氏对对方进行拍摄的,属于不合法的取证方式,即使是公安机关采用间谍设备拍摄的证据都不能用于定案证据,何况是非法的调查公司。
B、采用的调查手段要合法不能采用非法盯梢、强制拍照拍摄等方式取证,更不能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3)取得证据后的使用方式
尽管取证手段合法,也会侵犯他人隐私权。不当使用主要指在不相关的人面前展示获得的证据,把证据公开场合展示等等,但是提交给法院和律师不算侵犯他人隐私权。
证明婚姻关系破裂的证据
1、如涉及家庭暴力,应提交法医鉴定,提出证人。
2、如涉及吸毒、赌博行为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涉及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应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
3、如涉及有重婚行为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应提交上述行为相关的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相片或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等证据。
4、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引起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延伸阅读
结语:在取得婚外情证据时,需考虑取证地点和手段的合法性,避免侵犯他人权益。私人住宅内的取证一般不构成非法侵入,但在公共场所取证视为放弃隐私权。采用合法的取证器械和手段,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或限制人身自由。使用证据时需谨慎,不得在不相关人面前展示,但可提交给法院和律师。证明婚姻关系破裂的证据需提供相关证明和证人,如家庭暴力需法医鉴定,吸毒、赌博需相关机关证明,重婚、同居需提供相关证件和证明等。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三十条 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隐私权与知情权:如何界定与保护

知情权和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但两者之间存在冲突。知情权使公民了解自己应知道的一切,满足其政治和精神需求;而隐私权则保护公民的个人事务不受侵犯。宪法第38条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禁止侮辱和诽谤;第39条保护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第4...查看全文

婚外情调查是否侵犯了隐私权

法律分析: 婚外情调查只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就不会侵犯隐私权。对调查取得的证据不当使用的,尽管取证手段合法,也会侵犯他人隐私权。所以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婚外情调查都不会侵犯隐私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2021年1月...查看全文

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

被别人侵犯隐私的处理是:应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还可以报警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婚外情调查是否侵犯第三者的隐私权?

律师分析: (1)看取得证据的地点 A、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调查人的自己家中此种情况一般不构成非法闯入和侵犯公民住宅,而且配偶一方也有权知道另外一方的忠诚度,等于如果你结婚,那么你就得放弃自己的部分隐私权。 B、取得婚外情证据的...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婚外情调查是否侵犯第三者的隐私权

法律解析: (1)看取得证据的地点 A、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调查人的自己家中此种情况一般不构成非法闯入和侵犯公民住宅,而且配偶一方也有权知道另外一方的忠诚度,等于如果你结婚,那么你就得放弃自己的部分隐私权。 B、取得婚外情证据的...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婚外情调查是否侵犯第三者的隐私权

法律解析: (1)看取得证据的地点 A、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调查人的自己家中此种情况一般不构成非法闯入和侵犯公民住宅,而且配偶一方也有权知道另外一方的忠诚度,等于如果你结婚,那么你就得放弃自己的部分隐私权。 B、取得婚外情证据的...查看全文

婚外情调查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

法律分析:如果婚外情调查采用了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进入、拍摄、窥视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私密活动;拍摄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方式调查婚外情...查看全文

如何维护被侵犯的隐私权?

发生侵犯隐私的情况之后,受害者应当通过以下途径来维权:1、报警。侵权发生之后,报警是第一选择,同时一定要抓住侵权者,绝对不能让其跑掉。一旦跑掉,则很难维权。如果让警察去抓侵权者,那太难了,而且还费时间,在抓不住侵权者的情况下,根本...查看全文

如何维护夫妻间的隐私权

法律分析:维护隐私权的方法如下:权利人在隐私权受到侵害后,有权要求被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权利人的财产因此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侵犯隐私权这样界定:_x000D_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须具违法性;_x000D_ 2、存在隐私权被损害的事实,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_x000D_ 3、损害事实与侵权行为...查看全文

了解如何依法维护隐私权

侵犯个人隐私构成侵权,可报警。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是违法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情节较重者处罚更重。...查看全文

如何依法维护个人隐私权?

侵犯他人隐私权属于侵权行为,若无严重后果,不构成刑事责任,但需承担赔偿责任。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可处罚款或拘留,轻者500元以下或5日以下,情节较重者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或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查看全文

如何依法维护个人隐私权?

维护侵犯隐私权的方法有两种:协商和诉讼。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对方不停止侵害,也不进行赔偿的话,被侵权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查看全文

婚外情如何调查?

如需调查婚外情,应注意以下证据的收集:1、保证书、道歉书等。婚外情突然暴露,一方急于写保证书表示悔改,这是婚外情的关键证据;2、嫖娼事件等通常有警方介入,有警方笔录;3、单位核实员工婚外情后,有...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如何界定呢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一)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须具违法性。(二)侵害...查看全文

隐私的范围如何界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了隐私的定义和保护,强调了自然人的隐私权。根据该条款,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密空间、活动、信息,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婚外情调查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

法律分析:民法典婚外情调查不会侵犯他人隐私。只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就不会侵犯隐私权。对调查取得的证据不当使用的,尽管取证手段合法,也会侵犯他人隐私权。所以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婚外情调查都不会侵犯隐私权。...查看全文

该如何调查婚外情

如需调查婚外情,应注意以下证据的收集:1、保证书、道歉书等。婚外情突然暴露,一方急于写保证书表示悔改,这是婚外情的关键证据;2、嫖娼事件等通常有警方介入,有警方笔录;3、单位核实员工婚外情后,有...查看全文

在网络世界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一、网络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1、不要在网站提交个人信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隐私通常是自己无意中泄露出去的,因此不要轻易在网站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银行网站,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外,其他网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真实信息;举个例子来...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个人隐私

法律分析:一、如何界定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判断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核心就在于,公民本人是否愿意他人知晓,以及该信息是否与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