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行为是否属于犯罪范畴?

律师回答

根据规定,虐待家庭成员,只有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虐待行为一般,情节较轻的,如一、两次的打骂,偶尔的不给饭吃、禁闭等,不应作为虐待罪论处。虐待情节是否恶劣,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1)虐待行为持续的时间。虐待时间的长短,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对被害人身心损害的大小。虐待持续的时间长,比如几个月、几年,往往会造成被害人的身心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相反,因家庭琐事出于一时气愤而对家庭成员实施了短时间的虐待行为,一般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2)虐待行为的次数。虐待时间虽然不长,但行为次数频繁的,也容易使被害人的身心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极易出现严重后果。例如,有的丈夫在妻子生女婴后的一个月内,先后毒打妻子10余次;有的儿女对因卧床不起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地不给饭吃,一个月内就达20余次等等。(3)虐待的手段。实践中,有的虐待手段十分残忍,例如,丈夫在冬天把妻子的衣服扒光推出门外受冻;丈夫用烙铁、烟头等烫妻子的阴部、乳房;儿女惨无人道地毒打年迈的父母等。使用这些残忍手段,极易造成被害人伤残和死亡,应以情节恶劣论处。至于打耳光、拧耳朵等虐待行为,便不能认为是手段残忍,一般不能认定为情节恶劣。(4)虐待的后果是否严重。虐待行为一般都会程度不同地给被害人造成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和损害,其中有的后果严重,例如,由于虐待行为人使被害人患了精神分裂症、妇科病或者其他病症;虐待行为致使被害人身体瘫痪、肢体伤残;将被害人虐待致死;被害人因不堪虐待而自杀等等。凡发生了上述严重后果的,都应以情节恶劣论处,当然,判断是否“情节恶劣”,可以根据上述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方面加以分析认定。

虐待老人、儿童会不会构成犯罪

虐待老人、儿童会构成犯罪。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虐待罪的犯罪构成

一、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限制自由、凌辱人格、冻饿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二、虐待罪的犯罪构成:犯罪主体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成员,相互间有亲属关系或者扶养、赡养关系;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摧残他人的;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及他们的人身权利;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经常对被害人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的折磨的行为。三、认定虐待罪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虐待行为只有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如经常地、一贯地进行虐待,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虐待动机特别卑劣的。四、犯虐待罪没有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只有告诉的才处理,不告不理。五、犯虐待罪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不适用告诉才处理的规定。对家庭内部的以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犯罪,仍要依杀人罪、伤害罪处刑。

如何算构成虐待罪,虐待罪犯罪构成要件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扶养关系。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故意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虐待罪的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由于虐待行为所采取的方法,也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因此,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本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家庭成员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成员构成:1、由婚姻关系的形成而出现的最初的家庭成员,即丈夫和妻子。夫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是最初的家庭关系,它是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至于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关系,如果形成一种收养关系,则就成为家庭关系,它实质既为因收养关系而发生在家庭关系,也为因婚姻而发生的家庭关系。2、由血缘关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员,这是由于血亲关系而产生的家庭成员,包括两类:其一,由直系血亲关系而联系起来的父母、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他们之间不因成家立业,及经济上的分开而解除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其二,由旁系血亲而联系起来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等家庭成员,但是,他们之间随着成家立业且与原家庭经济上的分开,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这里例外的是,原由旁系血亲抚养的,如原由兄姐抚养之弟妹,不因结婚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资格。3、由收养关系而发生的家庭成员,即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这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4、在现实生活中,还经常出现一种既区别于收养关系、血亲关系,又区别于婚姻关系而发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某甲是位孤寡老人,生活无着落,乙丙夫妇见状而将甲领回去,自愿试行一种决非法律意义上的赡养义务。一经同意赡养,甲就成了乙丙家的一个家庭成员。只有基于上述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收养关系等方面取得家庭成员的身份,方能成为虐待罪之侵害对象,这也是此种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1、要有对被害人肉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迫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方式而言,既包括积极的作为,如殴打、捆绑、禁闭、讽刺、谩骂、侮辱、限制自由、强迫超负荷劳动等,又包括消极的不作为,如有病不给治疗、不给吃饱饭、不给穿暖衣等,但构成本罪,不可能是纯粹的不作为。单纯的不给饭吃、不给衣穿或有病不给治疗,构成犯罪应是遗弃罪。就内容前言,既包括肉体的摧残,如冻饿、禁闭、有病不给治疗等,又包括精神上的迫害,如讽刺、谩骂、凌辱人格、限制自由等,不论其内容如何,也不论具方式怎样,是交替穿插进行,还是单独连续进行,都不影响本罪成立。2、行为必须具有经常性、一贯性。这是构成本罪虐待行为的一个必要特征。偶尔的打骂、冻饿、赶出家门,不能认定为虐待行为。3、虐待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所渭情节恶劣,指虐待动机卑鄙、手段残酷、持续时间较长、屡教不改的、被害人是年幼、年老、病残者、孕妇、产妇等。对于一般家庭纠纷的打骂或者曾有虐待行为,但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不构成虐待罪。有的父母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有时甚至打骂、体罚,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应当批评教育。只要不是有意对被害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和折磨,不应以虐待罪论处。(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扶养关系。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虐待者都是具有一定的扶养义务,在经济上或者家庭地位中占一定优势的成员。非家庭成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故意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至于虐待的动机则是多种多样的,不论出于什么动机,都不影响定罪,但量刑时应予以考虑。

虐待罪犯罪对象包括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1、虐待罪的犯罪对象有:(1)由婚姻关系的形成而出现的最初的家庭成员;(2)由血缘关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员,包括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3)由收养关系而发生的家庭成员。2、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侵占罪是否属于犯罪范畴?

侵占罪是一种刑事犯罪,属于自诉案件。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构成侵占罪。侵占罪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查看全文

轻微伤是否属于犯罪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微伤一般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可能构成寻衅滋事。对于轻微的违反治安行为,公安机关可调解处理,如当事人达成协议则不予处罚。若调解失败或协议不履行,公安机关将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处罚,并告知可向法院...查看全文

侵占行为是否属于刑法范畴?

侵占他人财物可能触犯刑法规定的侵占罪,根据数额确定刑事犯罪与民事纠纷。侵占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是否属于犯罪记录范畴?

行政处罚不属于犯罪记录,只是一种违法记录。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是否属于行政犯罪范畴?

滥用职权罪是一种刑事犯罪,根据情节轻重,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此罪者,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单位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范畴?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不同,单位犯罪通常只有一个主体,而共同犯罪需要两个以上的主体。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是否属于刑事犯罪范畴?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的行为,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一种刑事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经济犯罪的特点包括:发生在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主观上为故意,并且通常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查看全文

金融犯罪是否属于死刑范畴?

金融犯罪主要涉及金融管理秩序的违规行为,包括违反金融法规、非法资金融通等。金融犯罪的客体可以是金融机构、金融工具或个人,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金融犯罪根据犯罪客体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其中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查看全文

赌博活动是否属于犯罪范畴?

赌博网站的建立和代理,以及参与赌博的行为构成犯罪,但一般只有组织者才构成犯罪,参与者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赌资数额可根据网络投注或赢取的点数乘以实际金额来认定,应追缴赌资并没收赌博用具、违法所得和赌博犯罪分子的资金、交通工具、通讯...查看全文

窝藏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范畴?

窝藏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共同犯罪分为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没有通谋的共同犯罪二种形式。如果在事前没有通谋共同窝藏、包庇犯罪分子,但在窝藏、包庇行为中进行了合作的,就属于共同犯罪。但是,如果是两个独立的窝藏、包...查看全文

敲诈罪是否属于暴力犯罪范畴?

敲诈勒索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恐吓、威胁或要挟非法占用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敲诈勒索罪是一种财产性犯罪,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可处以不同程度的刑罚。...查看全文

欺诈罪是否属于经济犯罪范畴?

诈骗罪是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诈手段骗取大量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而定。而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包括伪造货币、假币相关罪名等。...查看全文

强奸罪是否属于过失犯罪范畴?

强奸罪不可以是过失,必须是故意犯罪行为。强奸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包括强奸多人、公共场所强奸、轮奸、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死亡等。强奸罪侵犯了妇女的性自主权利,对于幼女来说更为严重。强奸罪的客观要件是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查看全文

拆迁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征收范畴?

拆迁行为属于行政征收,拆迁当事人可对拆迁许可、规划许可、拆迁裁决、行政强制拆迁决定、拆迁过程中的行政处罚等提起诉讼。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和拆迁关系人。起诉期限分为直接起诉期间和对复议及不服复议的起诉期间。拆...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是否属于不作为犯的范畴?

本文介绍了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包括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拒绝履行行为以及达到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要求。不作为犯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不存在不作为的情形。...查看全文

累犯是否属于管制范畴?

被判处管制后再犯罪是否属于累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再犯罪方可认定为一般累犯。然而,特殊累犯没有刑度要求,只要前后罪都是特定类型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等,被判处管制后再犯罪可能成立特...查看全文

5000元是否属于行贿罪的范畴?

送5000元尚未达到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不属于行贿罪。《刑法》规定,个人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为三万元。然而,对于贪污罪,根据《刑法》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犯罪后有悔罪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刑事处...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属于累犯范畴?

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一定期限内再次犯罪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视为累犯,需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除外。特别累犯包...查看全文

轻微伤是否属于刑事犯罪范畴?

治安处罚下,轻微伤可要求民事赔偿,最多拘留。根据《治安处罚法》,双方可接受治安处罚,拘留可达5-10日,罚款可达200-1000元。拘留可适用于残疾人或不满14周岁者。根据《刑法》,故意伤害致轻伤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轻微刑事案...查看全文

卖假酒是否属于刑事犯罪范畴?

卖假酒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罚不同。消费者买到假酒后可以向卖家或生产者索要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应退一赔三。消费者可以选择适用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食品安全法》。买到...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