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中的困惑与思考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后,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支付责任和数额,如果协商一致,男方负责抚养费用,女方无需支付;如果男方承担全部抚养费用,女方则不需要支付。如果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将做出裁决。抚养费包括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用,根据实际需要、双方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拒绝支付抚养费的一方可以被起诉,法院将判决负责支付必要费用的一方。
离婚后,如果双方协商一致,男方将负责子女的抚养费用,女方则无须支付抚养费用。但是,如果双方达成一致,男方将承担子女的全部抚养费用,那么女方将不再支付抚养费用。
离婚后,如果由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将负责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用的一部或全部。双方可以协商确定承担费用的数额和期限。如果双方无法就费用问题达成一致,那么由法院来决定。
一、抚养费是什么?
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者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二、抚养费不出可以起诉吗
可以起诉。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离婚后,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拒绝履行抚养费支付义务的,另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延伸阅读
结语:离婚后,抚养费的支付问题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如果达成一致,男方将负责子女的全部抚养费用,女方则无须支付抚养费用。但是,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由法院来决定。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如果有一方不愿意支付抚养费用,另一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七条 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规定与现实困惑

遗弃罪是指侵犯家庭成员平等权利的行为,即对年老、年幼、患病或无生活来源的人拒绝扶养。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该罪行会受到法律惩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犯罪主体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扶养义务的人,而主观方面是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困境与现实思考

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应当予以逮捕。逮捕的情况包括: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可能毁灭、伪造证据,...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

诈骗公私财物需偿还,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依法另有规定。...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现实困惑

代班人与用人单位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不满足工伤的前提条件,即使在工作中受伤也无法享受工伤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受伤、突发疾病死亡等,才能被认定为工伤,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的困境

摔倒是否算工伤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工作时间、场所、职责不能仅按字面理解,应根据立法精神作出正确判断。用餐、上厕所虽是个人生理需求,但与工作紧密相关,应受法律保护,视为工作内容的合理延伸。即使在用餐或上厕所时摔倒,也应...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的差距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公安机关发现符合条件的精神病人,移送检察院;检察院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审理中发现符合条件的可作出决定;对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可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

农民工死亡赔偿标准: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比例发给亲属,不得超过职工生前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由地方规定。...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

自动投案可减刑。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未被发觉或未受讯问时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自首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也可视为自首。即使不符合自首情节,如实供述罪行可从轻处罚,避免严重后果还可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权益与实际执行中的问题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需满足法定退休年龄并累计缴费满15年,方可领取基本养老金。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周岁、女50周岁,或从事特殊工作的男55周岁、女45周岁。...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时长与实际执行情况

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为10年。根据刑法规定,不同刑期的犯罪经过一定期限不再追诉,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犯罪经过20年不再追诉。如需追诉,需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刑罚与实际执行情况

行贿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三级,最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最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行贿人如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可减轻处罚。对犯罪较轻、有关键作用或有重大立功的人,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司法制度的困惑与反思

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邪教组织,蛊惑他人,危害社会,应认定为刑法中的“邪教组织”。对于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的情况,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结果

法院强制执行的后果包括:拘留、罚款、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查看全文

法律定义与实际执行过程

在我国法律中,执行死刑的人通常是犯下严重罪行,但如果表现良好、积极认罪并对办案有帮助,一般会判处死缓,即缓期两年后执行死刑。然而,在实际执行中,死缓往往转为无期徒刑,前提是在服刑两年期间无犯罪行为且自身表现良好。此后,根据表现可能...查看全文

法规改革与实际执行

超速百分之11的处罚规定如下:未取得驾照或驾照被吊销期间驾驶、交由无驾照人驾驶、逃逸未构成犯罪、行驶超速百分之五十、强迫他人违规驾驶、违反交通管制、损毁交通设施、非法拦截扣留车辆等行为,罚款200元至2000元。湖南规定高速公路超...查看全文

应对举报的困惑与困惑

被恶意举报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协商不成可报警处理,轻者行政处罚,重者刑事拘留。恶意举报是指捏造事实达不可告人目的。申诉方式: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向监察机关申诉;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如造成...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与实际执行情况

喝酒致死赔偿标准需与死者家属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根据相关解释,赔偿金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年龄超过60岁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超过75岁的按五年计算。...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中的探讨

保险合同可因条件符合而撤销。行为人可基于重大误解、虚假表达、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等民事法律行为,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若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在不真实意思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欺诈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如何?

离婚时,法院根据收入确定三岁孩子抚养费:有固定收入的支付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的支付50%以下。无固定收入的按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分析

持有大量毒品将面临严厉刑罚,包括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持有较大数量毒品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