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和适用范围

律师回答
摘要: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及设定原则: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扣押财物、冻结存款等,设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类行政强制措施,但必须遵循法治原则,保护公民权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部分行政强制措施,而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则不能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一、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些
1、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3)扣押财物;
(4)冻结存款、汇款;
(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是怎样的
1、法律可以设定各类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虽然具有临时性和预防性,但其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调整和干预却是直接的、强制的。例如,收容审查涉及对被收审人人身自由权的干预,暂扣物品涉及对物品所有人财产权的干预。根据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凡是为公民设定义务或者剥夺、限制公民权利的事项都属于法律保留的范围,排除其他法规、规章。
2、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部分行政强制措施。
在权利义务设定方面,法律的保留并不是绝对的。除了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必须由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予以调整的事项以外,许多国家的立法机关都通过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制定必要规则的权力。
3、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其他规范性文件一般包括3类:国务院部门的规章;省级人民政府规章,有规章制定权的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其他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指那些由国家机关制定的不属于立法,但又具有普遍约束力、能够反复适用的文件。按照制定机关划分,其他规范性文件可以分为立法机关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机关的规范性文件。
延伸阅读
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与实施限制
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与实施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行政机关在执行职权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来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然而,这些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在适用范围内合法有效。合法性方面,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不能超越法律赋予的权限。实施限制方面,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措施时应注意权利平衡,遵循合理、必要、适度的原则,不能滥用职权或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确保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与实施限制,是维护法治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结语: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与实施限制是维护法治和公正的重要保障。行政机关在执行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并在适用范围内合法有效。合法性方面,强制措施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法律赋予的权限。实施限制方面,行政机关应平衡权利,遵循合理、必要、适度的原则,不得滥用职权或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只有确保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与实施限制,才能维护法治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章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第十一条 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
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九条 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处罚强制措施适用范围

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加罚和拍卖查封、扣押财物或冻结存款。加罚是在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时,增加罚款幅度;拍卖查封、扣押财物或冻结存款是行政机关用封条封存或扣留财物,以抵缴罚款。这些措施必须有法律依据和依法进行。...查看全文

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根据强制力度由轻到重排序。然而,这些措施并不在所有阶段都适用,例如在刑事侦查阶段不能直接逮捕嫌疑人,需经检察院批准。...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撤销的法律依据

一、撤销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 1.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2.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也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所谓“不适当”,是指相...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和执行程序

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的主旨及特点不同。行政强制执行旨在强制履行义务,行政强制措施旨在维护人身与财产状态,预防违法行为。两者的前提、动因、实施主体和结果都有所区别。...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与规定

《行政强制法》的主旨是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违法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和执行行为。行政强制具有强制性、具体性、法律性,是临时性、预防性、独立性和从属性的行政行为。它要求具备程序性和公正性,保障实施强制的公正性。强制措施具有失效...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与法律依据

《行政强制法》规定了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种类,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行政强制措施。该法明确了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即行政机关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查看全文

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和程序

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其期限分别为12个月、6个月、12小时、12小时、24小时;适用原则为合法性、必要性、相当性和变更性原则。...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范围与限制

《行政强制法》主要规定了行政强制的定义、特征和程序,以保障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行政强制是行政主体为实现管理目的,对相对人采取强制限制措施的行为,具有强制性、具体性、法律性,且具有临时性、预防性、独立性和从属性。行政强...查看全文

解除行政强制措施依据?

律师分析: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依据是哪些法律法规?

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范围是什么?

行政强制措施包括三种形式:执行性强制措施、即时性强制措施和一般性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和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与范围

法律中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和第十条。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是行政机关,用于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况。在突发事件...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定义与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制止违法行为、保护证据、防止危害等情形下,依法暂时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或...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与实施规定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处置财物和进入住宅、场所,具体包括保护性约束、拘留、扣留、搜查、隔离、治疗、管制、驱散、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但进入住宅必须有法律授权。...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范围有哪些?

律师分析: 行政强制措施范围:1、对人身的强制。指公安、海关、国家安全医疗卫生等行政机关。在紧急状态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依法加以限制的行政行为;2、对财产的强制,包括:冻结、扣押、查封等。三是对场所的强制,包括:强制隔离、查封。 ...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范围有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强制措施的范围有对人身自由的强制,例如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和对财物的强制,例如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范围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强制措施范围:_x000D_ 1、对人身的强制。指公安、海关、国家安全医疗卫生等行政机关。在紧急状态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依法加以限制的行政行为;_x000D_ 2、对财产的强制,包括:冻结、扣押、查封等。三是...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范围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强制措施范围:1、对人身的强制。指公安、海关、国家安全医疗卫生等行政机关。在紧急状态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依法加以限制的行政行为;2、对财产的强制,包括:冻结、扣押、查封等。三是对场所的强制,包括:强制隔离、查...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依据有哪些?

律师分析: 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又可以称为执行性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适用范围

双重户口现象的处理原则是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注销重复户口,如属久居且无法查证原因的重复户口,可保留一个户口并注销另一个,前提是群众承诺不再更正出生日期和姓名。公安机关将追究个人通过非正常手段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但如为工作中失误则不涉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