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晚婚假期是多少天,婚假工资发放标准是多少

律师回答
摘要:浙江省取消了晚婚假期,但新婚员工仍可享有三天的法定婚假,期间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婚假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按月工资的70%确定。晚婚假期于2015年12月27日正式取消,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删除了晚婚假的奖励条款,但仍保留了延长生育假的奖励。
浙江省晚婚假期已取消,但新婚员工仍可享有三天的法定婚假,在休婚假期间,员工是可以依法享受带薪休假的。婚假工资发放标准是劳动合同有约定按约定,没有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发放。
一、浙江省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浙江晚婚婚假目前已取消。根据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晚婚晚育假的奖励已经全面取消了。按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删除了“鼓励公民晚婚、晚育”额外享受晚婚假的条例,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也就是说,带薪休假。
二、婚假工资发放标准是多少
婚假工资发放标准应当按这样的原则确定: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三、晚婚假期什么时候取消
晚婚假期正式取消的时间是2015年12月27日。当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当天下午刚刚表决通过的计生法修正法草案对晚婚晚育不再作出限制,晚婚假正式取消。
此前的计生法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本次计生法修订,将该条款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浙江省的相关规定,晚婚假期已经取消,但新婚员工仍可享受三天的法定婚假,并在此期间享受带薪休假。婚假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晚婚假期的取消正式生效于2015年12月27日。根据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晚婚晚育假的奖励已经全面取消。符合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三十七条 试用买卖的当事人可以约定标的物的试用期限。对试用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由出卖人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浙江晚婚婚假多少天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浙江的晚婚假期已经从三加十二天变成了法定三天,而且也删除了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的条例。只要夫妻双方按照法定年龄推迟三年进行依法登记的,那也可以享受晚婚晚育的假期。此外,浙江省的产假休息时间也从九十八天变...查看全文

浙江晚婚婚假多少天

我国民法典鼓励晚婚晚育,但是民法典却未规定晚婚假,那么,晚婚婚假有多少天呢?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晚婚假天数,关于晚婚假的相关规定,下面就由晖律网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晚婚晚...查看全文

浙江晚婚婚假多少天

法律分析:浙江晚婚婚假为3天。按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删除了“鼓励公民晚婚、晚育”额外享受晚婚假的条例,但新规增加了关于晚婚晚育的奖励假。法律依据:《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查看全文

浙江晚婚晚育婚假多少天

我国民法典鼓励晚婚晚育,但是民法典却未规定晚婚假,那么,晚婚婚假有多少天呢?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晚婚假天数,关于晚婚假的相关规定,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但是并未对晚婚假期做出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查看全文

浙江婚假多少天?

律师分析: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查看全文

浙江婚假多少天

我国民法典鼓励晚婚晚育,但是民法典却未规定晚婚假,那么,晚婚婚假有多少天呢?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晚婚假天数,关于晚婚假的相关规定,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但是并未对晚婚假期做出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查看全文

贵州省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如果他人属于晚婚晚育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所涉及到的假期可能会年龄稍微小一点的时候进行结婚的婚假要长一点,现在在贵州晚婚的话是否可以享受到晚婚假?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一、贵州晚婚婚假多少天 婚假规定: 1、按...查看全文

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现在晚婚不再增加额外的婚假。职工结婚时,需要得到本单位行政领导的批准,然后可以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如果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还可以给予路程假。在职工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查看全文

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对于婚姻的观念也在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大家知道国家规定晚婚假多少天吗? 一、国家规定晚婚假多少天 根据《民法典》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初婚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查看全文

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法律分析:法定晚婚假期多少天: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根据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查看全文

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法律分析:法定晚婚假期多少天: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根据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查看全文

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晚婚假期是3天,现行法律删除了相关规定。晚婚和其他婚姻一样享受3天婚假,期间工资不变。各地实行政策不同,以当地为准。...查看全文

浙江婚假多少天2024

一、什么是婚假 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 二、浙江婚假多少天 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只在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层面。[1980]劳总薪字29号规定:婚假1-3天,结婚双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给予路程假,此文件当时针对国营企业...查看全文

浙江省晚婚假是3天还是15天

我国民法典鼓励晚婚晚育,但是民法典却未规定晚婚假,那么,晚婚婚假有多少天呢?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晚婚假天数,关于晚婚假的相关规定,下面就由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晚婚晚育应予...查看全文

浙江产假多少天2024国家规定(附产假工资发放标准)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那么2024年浙...查看全文

海南省的晚婚假放多少天

法律分析: 1、海南晚婚假放13天。已婚女性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增加晚育产假15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查看全文

浙江省产假多少天2021

法律解析: 不管何时生,生一孩还是二孩,产假延长30天,加上法定的98天,共计128天。 【法律依据】: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条 2016年1月1日以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下列福利待遇︰ ...查看全文

浙江省陪产假多少天?

律师分析: 没有对男职工休陪产假的明确规定。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定,男方的陪产假的计算方法一般体现在一些地方法规中,也因此存在地区差异,具体要看各地方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查看全文

浙江省陪产假多少天?

法律解析: 没有对男职工休陪产假的明确规定。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定,男方的陪产假的计算方法一般体现在一些地方法规中,也因此存在地区差异,具体要看各地方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查看全文

晚婚产假期是多少天

晚婚晚育是指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的初婚以及女性年满24周岁的初育。晚婚晚育的女性产假在正常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天数,符合晚育年龄的夫妻,女方增加产假15天,男方给予假期3天。女方的15天假期应当在规定的产假后连续使...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贾宝骅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6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