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自诉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根据刑诉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申请调解,而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不追究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罪、诽谤罪等,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不属于告诉才处理范围。
刑事自诉案件能否进行调解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而《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因此,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解。而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则不适用调解。
另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普通侵占罪,其中侮辱罪、诽谤罪如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不属告诉才处理的范围。
延伸阅读
刑事自诉和解的可行性及影响分析
刑事自诉和解是指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达成和解协议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就可行性而言,刑事自诉和解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可行的。例如,对于一些轻微的刑事犯罪,双方可以通过和解达成共识,减轻司法系统的负担。然而,对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如谋杀、强奸等,刑事自诉和解可能会引发公众舆论的质疑和不满。
刑事自诉和解的影响也需要仔细分析。和解可能会给被害人带来经济赔偿、精神安慰等实质性利益,也能减轻受害人长期参与诉讼的负担。然而,和解也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的制裁,对社会公正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和解的公正性也需要保证,以避免权势不平衡和不公正的结果。
综上所述,刑事自诉和解的可行性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推动刑事自诉和解时,应确保公正、公平和透明,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信力。
结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刑事自诉案件能否进行调解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解。而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则不适用调解。刑事自诉和解的可行性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推动刑事自诉和解时,应确保公正、公平和透明,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信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诉案件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公诉刑事案件可调解,条件包括民间纠纷引起的侵犯权利和财产犯罪,最高三年刑期;过失犯罪除渎职,最高七年刑期;犯罪分子五年内无故意犯罪。满足条件可通过调解获得谅解。...查看全文

侵占罪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侵占罪可以调解,自诉案件可在法院判决前与被告和解。法院在查明事实后,可依法自愿调解,并制作调解书,双方签收后具法律效力。侵占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行为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财物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且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查看全文

债务人是否能够达成和解协议?

债务人可以在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向法院申请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五条和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债务人申请和解需要提出和解协议草案,并经过人民法院审查和召开债权人...查看全文

刑事和解是否能够避免起诉?

刑事和解是一种特别程序,被告人与被害人可以达成和解,但并不能免除刑事责任。在和解过程中,双方可以阐述犯罪影响并选择补偿方案。加害人可获得减轻或免除处罚,被害人则获得双重补偿和加害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刑事和解适用于部分轻微案件,严重案...查看全文

检察院能否达成刑事和解?

我国检察院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案件进行审查,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刑事自诉案件中,检察院可以根据证据和调查结果进行调解,并向法院提出起诉建议,但不能调解国家明确规定不能调解的案件。...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刑事和解程序达成和解?

刑事和解程序是通过调解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从而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其基本程序包括认罪、询问被害人需求、调解达成协议、赔偿损失和履行协议。刑事和解旨在弥补被害人伤害、恢复社会关系和使加害人改过...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是否能够和解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中的民事赔偿部分可以进行和解。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以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取得了被害人谅解的,双方可以自愿和解。和解的,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法律依据:_x000D...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是否能够和解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刑事案件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和解的。在法定可以和解的案件范围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法律依据: 《刑法》...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是否能够和解

法律分析: 以下刑事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能够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是否能够和解

法律分析: 刑事案件中的民事赔偿部分可以进行和解。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以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取得了被害人谅解的,双方可以自愿和解。和解的,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查看全文

能否在刑事拘留后达成和解?

刑事拘留后可和解,不同于调解。和解适用于涉及民间纠纷、可能判三年以下刑罚的犯罪案件,以及过失犯罪案件中判七年以下刑罚的情况。但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五年内曾有故意犯罪记录,则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查看全文

性侵未遂能否达成刑事和解?

本文介绍了刑事和解和刑事调解的区别以及盗窃罪、非法拘禁罪能否和解的相关规定。刑事和解是指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调停人或组织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被害人谅解是指犯罪嫌疑...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刑事拘留达成和解?

刑事拘留后的调解与刑事案件结案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调解成功并不意味着刑事案件会被结案。调解可以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处罚,但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由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决定。对于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的案件,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即调解结案。...查看全文

达成和解后是否仍能上诉?

签订执行和解协议后不能再提起上诉,但可以申请再审。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判决书是在生效后才执行的,在执行过程中才能执行和解,而判决书是在过了上诉期才生效的。 上诉失败后还能上诉吗 上诉失败后不能上诉。民事诉讼中的上诉阶段属于...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案件能否和解?

调解结案或当事人自行和解的自诉案件,应制作调解书,第一审判决、裁定自动撤销;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被告人应立即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调解达成协议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制作调解书,未达成协议或签收前反悔的应一并判决。...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后能否达成和解?

刑事案件可在开庭后进行调解,但适用范围有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民间纠纷引起、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外的过失犯罪案件可以和解。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认罪、双方自愿和解。刑事和解范围可包括部分法定刑在三年...查看全文

法院诉前能否达成和解?

诉前保全申请后,申请人应在30日内起诉。如利害关系人因紧急情况未立即申请保全将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害,可在提起诉讼前向相关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需提供担保,法院接受申请后48小时内作出裁定,立即执行保全措施。申请人若30日内未提...查看全文

能否在起诉后达成和解?

在诉讼终结后,当事人仍然可以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和解是指双方不通过法院而达成了协议,因此签和解协议无需到法院,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在协议书上签名盖章即可。撤诉并不代表放弃权利,撤诉的法律后果是诉讼时效中断,而不导致诉权和...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是否能够逮捕罪犯?

刑事自诉案件中,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逮捕被告人。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案件,如有犯罪证据、可能判处重刑、存在社会危险性等情况,被告人可能会被逮捕。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被告人如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也可被逮捕。逮捕决定由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达成刑事和解后是否可以不判刑

和解后,一般情况下双方不再追究法律责任。在自诉案件中,原告可以撤诉,法院不干涉;而在公诉案件中,即使被害人谅解,双方和解,法院仍需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的谅解和和解只影响民事部分,对刑事处罚只是从轻处罚的一个情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