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是否能够达成和解协议?

律师回答
摘要:债务人可以在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向法院申请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五条和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债务人申请和解需要提出和解协议草案,并经过人民法院审查和召开债权人会议讨论,最终决议需要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且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债务人是可以提出和解的。债务人在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但宣告企业破产前,向法院申请和解。
债务人可以提出和解吗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五条
债务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
债务人申请和解,应当提出和解协议草案。
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申请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裁定和解,予以公告,并召集债权人会议讨论和解协议草案。
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自人民法院裁定和解之日起可以行使权利。
第九十七条
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的决议,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延伸阅读
债务纠纷解决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债务纠纷解决的最佳途径因具体情况而异,但一般来说,和解协议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式。当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纠纷时,通过和解协议可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和解协议中,双方可以协商债务的偿还方式、利率调整、还款期限延长等,以达到共赢的目标。此外,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法也可用于解决债务纠纷,但它们可能更加复杂和耗时。因此,在选择适合的解决途径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双方的意愿、法律规定和实际可行性等。最终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债务纠纷,维护双方的权益,并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五条和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债务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或在破产申请受理后但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向法院申请和解。债务人申请和解时应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经法院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和解申请,法院将裁定和解并予以公告,并召集债权人会议讨论和解协议草案。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的决议需满足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债权人过半数同意,并且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和解协议是解决债务纠纷的一种常见有效方式,通过协商达成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维护双方权益,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侵占罪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侵占罪可以调解,自诉案件可在法院判决前与被告和解。法院在查明事实后,可依法自愿调解,并制作调解书,双方签收后具法律效力。侵占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行为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财物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且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查看全文

企业法人和债权人是否可以达成和解协议

企业法人与债权人可以进行和解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在破产还债程序中,企业法人可以与债权人会议进行和解,即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企业法人和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应当交由人民法院审查。经人民法院审查认...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根据刑诉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申请调解,而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不追究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罪、诽谤罪等,...查看全文

公诉案件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公诉刑事案件可调解,条件包括民间纠纷引起的侵犯权利和财产犯罪,最高三年刑期;过失犯罪除渎职,最高七年刑期;犯罪分子五年内无故意犯罪。满足条件可通过调解获得谅解。...查看全文

聚众斗殴能否达成和解协议?

聚众斗殴不可以和解,属于公诉案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对于聚众斗殴的行为,根据情况可处以不同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聚众斗殴造成致人重伤或死亡,将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和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债务人提出和解是否可行?法院判决后能否达成和解?

法院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执行员应记录和解协议。一方不履行协议,法院可根据申请恢复执行。宣判后调解成功,调解书可替代判决书。法院旨在解决纠纷,降低矛盾。判决书属未生效文书,应考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意见。因此,民事权利可随...查看全文

签署和解协议后,案件是否达成和解?

签过和解协议后案件不算终结,执行和解结案的标准是双方履行完毕和解协议所约定的内容。刑事和解协议书和谅解书有区别,前者是双方签订的协议,后者是法院出具的调解书,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和解协议是否能够实现执行

和解后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而执行终结则是执行程序的终止,民事案件执行终结的情形包括申请人撤销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等,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等。...查看全文

达成和解协议能解除失信吗?

律师分析: 还不可以,必须履行完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有关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一)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查看全文

达成和解协议能解除失信嘛?

律师解答: 还不可以,必须履行完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有关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一)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查看全文

达成和解协议能解除失信吗

法律分析:还不可以,必须履行完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有关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一)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查看全文

离婚判决:是否一定能够达成离婚协议?

法院判决离婚需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再无和好的可能。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可由组织调解或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应进行调解,若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重婚、家暴、赌博等恶习、分居满二年或...查看全文

是否有可能在刑事案件中达成和解协议?

可以和解的犯罪类型及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8条规定,对于民间纠纷引起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外可能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查看全文

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达成的协议,法院认可吗

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有效吗 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有效的条件分别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和解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和解协议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是特定的...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是否能够免除债务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五条规定,离婚协议或者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后,债权人仍有权向男女双方主张夫妻共同债务。如果一方已经承担了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责任,并要求另一方按照...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是否能够对抗共同债务

法律分析:离婚协议不能对抗共同债务。离婚协议不能对抗第三人债务,只能对男女双方有约束力。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达成调解协议后能否反悔?

达成调解协议后是不能够反悔的,因为根据我们国家《民事诉讼法》当中的规定,调解书经过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之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调解书送达之前反悔的情况之下,是不发生法律效力。 一、达成调解协...查看全文

达成调解协议后能否反悔?

法律分析:一、达成调解协议后能否反悔?达成调解协议后是不能够反悔的。1、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在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调解协议不生效,法院应依法判决。...查看全文

第二审能否达成调解协议?

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的请求,对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并制作调解书;二是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符合条件的将被准许。二审调解由合议庭主持,可对原案请求进行全案调解,也可对新增请求进行并...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达成和解协议是否有效?

合同纠纷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规,当事人可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并申请确认,法院可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申请庭外和解期间不计入审限。当事人可在和解过程中申请法院协调,法院可委派人员从事协调活动。根据仲裁法,当事人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