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在编正式人员可以按岗位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干部身份,工勤人员是工人身份。在事业单位中,虽然无论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因职能原因可能还会混岗,也就是说干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事业单位在编正式人员可以按岗位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干部身份,工勤人员是工人身份。在事业单位中,虽然无论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因职能原因可能还会混岗,也就是说干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和岗位的区分,其工资待遇和发展前途,差别还是挺大的。管理人员执行的是管理职级,由低到高分别为管理十级到管理一级,管理八级就相当于副科级,属于领导干部了。而专业技术人员执行的是职称工资待遇,由初级职称到中级、高级职称。工勤人员实行的是专业技术等级制度,从初级工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事业单位的三个岗位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待遇水平是最高的,管理人员次之,工勤人员最低。管理人员即使是领导干部,也只能执行管理工资,除非是“双肩挑”人员,不能执行职称工资。而工勤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工资,由于和职称一样,受名额比例限制较死,能晋升、聘用为高级工已经非常难得了,因而工资水平最低。
在现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是即将实行事业人员“全员聘用制”管理,事业人员符合条件,可以竞聘自己心仪的岗位。即使是工人身份,也可以竞聘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这和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通过聘干、代干、转干等途径,临时转换为干部身份,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晋升,基本上是一样的。
由于党政机关工勤人员只出不进,已经担任实职的也要退出实职,只享受已经获得的级别待遇,或者转任事业管理岗位领导人员。而事业单位要想继续保留干部待遇,也必须要竞聘在管理岗位工作。工人无论学识还是工作能力,再加上受身份所限,要想通过竞聘,在管理岗位工作并有所发展,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身份所限,只有参加竞聘公告中不限制工人身份人员参加的公选,竞聘胜出后才能在管理岗位工作,并按管理职级晋升。虽然管理职级工资平均水平高于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水平,但要想在中途转岗后,才重新晋升管理职级,起点太低,也是比较吃亏的。好在人社部门有政策规定,长期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工人身份人员,可以按退休前所在的管理岗位待遇退休,养老金高了不少。这对在管理岗位的工人来讲,是非常大的优待政策。至于说到其他方面的发展前途,实在是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