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律师挂号信应该怎么处理

律师回答

收到律师函之后的处理方法是和对方协商或对律师函置之不理,但同时也要有打官司的这种心理准备,然后律师函本身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只是对方向自己发来的一种警告而已,它的作用并不像行政处罚书那样,收到就得依法执行。

一、一般收到律师函怎么处理?
      收到律师函可以考虑和对方协商,或者自己也做好打官司的准备。律师函是表明对方已经对当前的纠纷准备诉讼到法律的一个提前告知。如果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师函之后与对方协商一下如何解决。如果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也不怕对方起诉,那么对律师函就不需要管了。
      律师函本身不会产生法律后果的,只是一种警示。律师函一般被视为诉讼威胁,有可能是当事人为了取得谈判优势而向对方施压,逼迫对方主动求和;也有可能是当事人对冲突解决丧失信心,而发出的诉讼预警。当然,其中也可能包含当事人或者律师向对方刺探虚实、诱惑信息等目的。
      收到律师函,并不意味着你将承受律师函上所述风险,也不排除当事人言归于好的可能嘛,何况是非自有法院公断!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律师函而自乱阵脚、轻举妄动。你可以保持沉默并跟踪事态进展,也可以聘请律师商量对策,或者反过来向对方发送一份针锋相对的律师函。
二、民事诉讼的流程
      1、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 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3)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3)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4)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5)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律师函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不会无缘无故收到对方的律师函,比如自己在生活当中故意对某个人的名誉进行污蔑,那收到对方的律师函以后就应该停止污蔑并主动和对方赔礼道歉。如果自己感觉也没有做错什么,又何必太在意一封律师函。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收到信用卡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收到律师函说明银行已经在发布最后通牒,在此情况下,应做如下处理:1、可以先和银行联系一下,确认一下解决方案。欠款人可以给银行一个还款计划,如果银行接受的了,只要按规定履约就没有问题了。2、虽然收到律师函并不...查看全文

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接到律师函以后,积极阅读律师函的内容,查明律师函中写明的要求。可以考虑和对方协商,或者自己也做好打官司的准备。律师函是表明对方已经对当前的纠纷准备诉讼到法律的一个提前告知。如果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师函之后...查看全文

收到催收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一、收到催收律师函如果你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师函之后与对方协商一下如何解决。如果你认为你没有问题,也不怕对方起诉,那么对律师函就不需要管了。律师函本身不会产生法律后果的,只是一种警示。律师函一般被视为诉讼威胁,...查看全文

信用卡收到律师函应怎么处理

在收到律师函时,持卡者需尽快的和银行联系,确定一下还款的方式。持卡者无法还款,可以跟银行提出自己的困难,进行商讨之后按照双方可以接受的还款方式进行还款即可。信用卡只要逾期过久,达到一定的金额,基本上都会收到银行发过来的...查看全文

逾期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理?

法律解析: 视情况而定,收到律师函仍不履行,要看对方是否决定起诉。若决定起诉,立刻就会起诉。律师函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收到催款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一、收到催款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收到催款律师函的,应该积极对待和处理,律师函的主要作用的提醒和警告的,您因为欠钱不还,债权人发律师函对您进行催促,如果还不还钱债权人就可能会起诉您要求您还钱,到时候可能因最终败诉...查看全文

收到银行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接到律师函以后,积极阅读律师函的内容,查明律师函中写明的要求。可以考虑和对方协商,或者自己也做好打官司的准备。律师函是表明对方已经对当前的纠纷准备诉讼到法律的一个提前告知。如果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师函之后...查看全文

借呗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首先,收到律师函不代表被起诉了,律师函是当事人拟将事项交由法律解决的一种警告。如果收到了真的律师函,表示还没有起诉,是警告你,如果还不还款,那么马上就要起诉了。当然,这并没有明文规定收到律师函多久会进行起诉,...查看全文

收到网贷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用户需要核实律师函的正规性和内容准确性,确保借款信息与收件人信息一致。全额还款时应支付相应的逾期利息,若无还款能力可与网贷机构协商其他还款方式。 借款者应谨慎核实律师函的真实性并全额偿还逾期利息,若无还款能力可与网贷机构协商其他还...查看全文

逾期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逾期收到律师函应积极同对方协商,约定还款时间,否则将面临起诉。 律师函的作用有:通过律师发函向对方指出逾期问题的严重性,债务人将会考虑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对其的不利后果,多会偿还欠款。在尚未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之前,通过律师发函,...查看全文

收到律师信,该怎么办?

催款律师函的主要作用是提醒和警告欠债人,如果不还款,债权人可能会起诉并强制执行财产清偿债务,同时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收到律师函后,应仔细研究内容,不要惊慌,注意最后的履行期限。欠债不会导致刑事责任,但债权人胜诉后可申请法院...查看全文

收到物业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问题

物业发来律师函催物业费应当及时补齐欠缴的物业费。业主不缴纳物业费无法享受相应的物业服务,物业公司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起诉业主的决定,要求其支付物业费并承担滞纳违约金。...查看全文

收到律师信后该怎么办?

收到律师函后,可以与对方协商解决纠纷或做好打官司的准备。律师函是法律上的提前告知,不一定会产生法律后果,但常被视为诉讼威胁或解决冲突的警示。律师函可用于索赔、索偿、索债,中断诉讼时效,完成告知等。写律师函时需注明委托人和被委托人的...查看全文

一般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罚

收到律师函可以考虑和对方协商,或者自己也做好打官司的准备。律师函是表明对方已经对当前的纠纷准备诉讼到法律的一个提前告知。如果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师函之后与对方协商一下如何解决。如果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也不怕对方起诉,那么对律师函就不需...查看全文

收到律师函该怎么应对

收到律师函不一定要打官司,可以考虑和对方协商解决。律师函是对方准备诉讼的提前告知,不会产生法律后果,只是一种警示。律师函一般被视为诉讼威胁,可能是为了谈判优势,也可能是对冲突解决丧失信心的诉讼预警。...查看全文

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办

收到律师函说明对方已经打算采取诉讼手段维权,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协商,否则建议委托律师应诉。接到律师函以后,积极阅读律师函的内容,查明律师函中写明的要求。...查看全文

没交物业费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1、收到律师函,说明小区物业已经在着手准备起诉,你再不付款,你将被起诉。收到律师函,可以主动和小区物业联系,交清物业费;也可以通过法律途经,维护自身利益,但物业费都是需要交清的。2、不是补缴2年就可以了,之前所有的物业费都要缴纳。...查看全文

没交物业费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小区物业催缴物业费,业主应主动交费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利益。物业费需补缴全部,诉讼时效取决于最后一次催缴纸条的时间。催缴纸条中止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两年。催缴纸条属证据,业主收到即可。擅自建收费停车场侵犯业主物权,若经委员会同意则合法...查看全文

不交物业费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处理

欠物业费收到律师函怎么处理 1、收到律师函,说明小区物业已经在着手准备起诉,你再不付款,你将被起诉。收到律师函,可以主动和小区物业联系,交清物业费;也可以通过法律途经,维护自身利益,但物业费都是需要交清的。2、不是补缴2年就可以了...查看全文

逾期收到律师函应该怎么办理?

律师解答: 视情况而定,收到律师函仍不履行,要看对方是否决定起诉。若决定起诉,立刻就会起诉。律师函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