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一方财产隐匿的解决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夫妻离婚一方隐匿财产的处理:离婚诉讼中发现隐匿财产的一方可少分或不分财产;离婚后发现隐匿财产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诉讼时效为三年,从发现之日起计算。根据民法典规定,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在离婚分割时可少分或不分。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投资收益等,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和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
夫妻离婚一方隐匿财产的处理:如果是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发现一方隐匿财产的,法院在分割财产的时候,对于隐匿财产的一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如果是在离婚后发现一方隐匿财产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八十四条
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有外遇导致离婚时,财产可以由双方协商分割,若是存款可以双方约定分割的比例,若是汽车与房产,可以约定一方享有财产所有权并对另一方进行补偿。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对于夫妻离婚一方隐匿财产的处理,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给隐匿财产的一方。如果是在离婚后发现对方隐匿财产,可以在三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根据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原则进行判决。此外,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九条 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夫妻共同财产隐匿转移的解决方法

夫妻隐匿共同财产转移的处理方法及相关法律依据。离婚时,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财产。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此类行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在具体处理时,隐匿、转移、变卖、毁损的...查看全文

查询离婚夫妻隐匿财产的方法

离婚夫妻一方隐匿财产的查询方法:1、调查银行存款,申请法院调查令并打印存款明细;2、调查股票,申请法院调查令或直接到证券公司查询交易明细;3、调查房产,凭相关证明材料查询登记资料。离婚期间需注意对方可能转移财产,及时查处夫妻共有账...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一方隐匿财产怎么办

夫妻一方在离婚时若隐藏、变卖、挥霍共同财产,或伪造共同债务侵占另一方财产,可少分或不分财产。离婚后,被侵害一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再次分割共同财产。...查看全文

夫妻一方隐匿财产的法律规定

一.隐匿夫妻共同财产有何惩罚 具体情况如下: 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一方故意将夫妻共同财产隐匿、转移拒不交出,或者非法变卖、毁损的,在分割财产时,对故意隐匿、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应予以少分或者不分。在具体处理时,...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一方隐匿财产如何处理

法律解析: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一方隐匿财产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查看全文

夫妻离婚一方隐匿财产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查看全文

离婚夫妻一方隐匿财产怎么处理

离婚前发现配偶隐瞒财产,可要求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发现,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再次分割共同财产。...查看全文

离婚时夫妻隐匿财产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离婚时夫妻隐匿财产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查看全文

离婚时的隐匿财产的方法

夫妻隐瞒财产有五种行为,如以他人名义买房,私下购买财产不告诉对方,将存款转移到他人名下,转移工资收入等。...查看全文

夫妻一方隐匿财产的规定是什么?

夫妻一方隐匿财产的规定是,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可以请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具体情况下应当由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认定后得出,可以对隐匿财产的一方主张不分财产或者少分财产。一、夫妻一方...查看全文

婚姻法一方隐瞒夫妻共同财产如何解决?

婚姻法规定,若一方隐瞒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可少分或不分财产;离婚后发现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再次分割财产。...查看全文

调查离婚时对方隐匿财产的方法

调查隐秘财产的三种基本途径:1、调查银行存款,申请法院调查令获取存款明细;2、调查股票,委托律师或法院调查交易对账单;3、调查房产,配偶提供身份证明和夫妻关系证明查询登记信息。...查看全文

离婚前隐匿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前隐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查看全文

离婚后发现对方隐匿财产怎么样解决

离婚后发现对方隐瞒财产可起诉要求再次分割,但时效为两年,从发现之日开始算起。如果一方隐瞒、转移、毁损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可被少分或不分。...查看全文

离婚时一方隐匿财产怎么办

法律分析:离婚时一方隐匿财产的可以在分割财产时举证证明对方存在隐匿财产的行为,此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查看全文

离婚一方隐匿财产怎样起诉

若婚姻双方在签订离婚协议时,一方当事人发现另一方当事人有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可以在分割财产时对该方少分或不分。若婚姻双方在签订离婚协议后,即双方已完成离婚登记,离婚协议书生效,一方当事人发现另一方当事人有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离婚一方隐匿财产

第一,婚前、婚后财产进行公证,财产公证是对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属的确定,公证了的财产,对方是没有可能在离婚前转移的。第二,购置高档物品后登记造册、复写购物票据等,在生活中我们会购置一些高档物品,对高档物品要保存好...查看全文

离婚时一方隐匿财产怎么判

离婚时一方隐匿财产的判决一般会少分或者不分,而起诉离婚隐瞒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对于故意隐匿、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在分割财产时应予以少分或者不分,并需赔偿不足部分。...查看全文

离婚一方隐匿财产怎样取证

在离婚案件中,如果男方隐瞒了财产情况,女方有权自行收集证据,或者委托律师进行调查。如果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根据案件需要,法院将会向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取证。这样的措施旨在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