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转贷罪的最新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高利转贷罪是指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以获取盈余报酬的犯罪行为。该罪行在我国属于刑事案件,其追诉时效期限根据犯罪法定刑的轻重而定。自然人犯罪最高刑期不满5年,追诉时效为5年;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最高刑期不满5年,追诉时效同样为5年。
高利转贷罪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获得缴付贷款利息外的盈余报酬,该盈余报酬达到法定金额,即可认定为高利转贷罪。
高利转贷在我国属于一种犯罪行为,刑事案件的影响力,相比于民事案件的影响更大。因此,它的追溯期需要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有不同的追诉时效期限。
自然人犯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应地,它的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单位犯此罪,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相应地,它的法定最高刑同样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延伸阅读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标准与惩罚力度有何关系?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标准与惩罚力度密切相关。追诉标准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高利转贷罪行的认定标准,包括涉案金额、借贷行为的性质等因素。而惩罚力度则是指对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刑期、罚金等。追诉标准的严格与否直接影响到对犯罪嫌疑人的追诉和定罪量刑,进而影响到对高利转贷罪的打击力度。如果追诉标准过高,可能导致一些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降低了惩罚力度;而追诉标准过低,则可能导致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过度打击,增加了惩罚力度。因此,追诉标准与惩罚力度之间需要保持合理的平衡,以实现对高利转贷罪的有效打击和公正惩罚。
结语:高利转贷罪是一种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其影响力远超民事案件。根据犯罪法定刑的轻重,该罪的追溯期有所不同。自然人犯此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此罪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追诉时效期限为5年。追诉标准与惩罚力度的合理平衡对于有效打击和公正惩罚高利转贷罪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修正):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修正):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四十四条 基金服务机构未建立应急等风险管理制度和灾难备份系统,或者泄露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投资运作相关的非公开信息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基金服务业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撤销基金从业资格,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修正):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三十七条 基金销售机构未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并误导其购买与其风险承担能力不相当的基金产品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基金服务业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撤销基金从业资格,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法关于高利转贷罪的最新规定

高利转贷罪的刑罚规定:个人犯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罚金为违法所得的1倍至5倍;数额巨大者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为违法所得的1倍至5倍。单位犯罪则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罪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罪的法律规定

高利转贷罪的量刑标准及立案标准。自然人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对主管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追诉标准为个人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或单位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或受过行政...查看全文

2021年放高利贷罪最新法律规定

高利贷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借贷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计算复利超出法定标准、利息先行扣除等。高利贷是违法的,不受法律保护,对放贷者和借贷者都存在法律风险。建议借贷者谨慎选择借款,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可以考虑银行贷款或向亲...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高利转贷罪的处罚主旨:对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个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对单位犯罪的,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查看全文

高利贷刑法最新规定

非法高利贷量刑标准 发放高利贷并不是犯罪的行为,所以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如果是高利转贷的,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基础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票...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法律规定什么罪

高利贷可能会犯高利转贷罪。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罪最新司法解释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查看全文

单位犯高利转贷罪的法律规定

高利转贷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个人犯罪者,违法所得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违法所得巨大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罪者,对单位判罚金,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于直接责任人员。《刑法...查看全文

放高利贷最新法律

法律分析:放高利贷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目前,最高法...查看全文

放高利贷最新法律

法律分析:放高利贷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目前,最高法...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罪最新认定方法及标准

高利转贷罪的主旨是对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数额较大的行为进行认定。该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具备信贷资格的个人或单位。认定标准包括主观故意、转贷牟利为目的、侵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等要素。此...查看全文

最新关于高利贷的规定

法律对高利贷规定的主旨是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时,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罪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行的特征包括:行为人必须是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个人或单位;行为人必须以高利方式将资金转贷给他人获取非法利益;违法所得数额必须较大。...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最新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起诉标准规定》 以牟利转贷,在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高利贷转移给他人,涉嫌以下行为者将受到起诉: (一)转贷个人高利贷,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二)高利贷放贷,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的。 (三)虽然不...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最新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高利转贷最新司法解释:根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_x000D_ (一)两年内因高利转贷...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最新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起诉标准规定》 以牟利转贷,在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高利贷转移给他人,涉嫌以下行为者将受到起诉: (一)转贷个人高利贷,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二)高利贷放贷,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的。 ...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最新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起诉标准规定》 以牟利转贷,在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高利贷转移给他人,涉嫌以下行为者将受到起诉: (一)转贷个人高利贷,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二)高利贷放贷,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的。 ...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高利贷可能会犯高利转贷罪。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查看全文

高利转贷罪最新立案标准50万 高利转贷罪最新立案标准50万

一、高利转贷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高利转贷罪】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