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亲亲相隐”又称“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来源于《论语·子路》中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亲亲相隐”这一原则最终在唐代得到了全面发展,“亲亲”的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唐律》规定:凡同财共居者及大功以上亲属,即外祖父母、外孙子女、外孙妻、夫之兄弟及兄弟之妻互相包庇不受刑事处罚,小功以下亲属隐匿者罪减三等。但各位亲现在切莫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是亲人犯罪自己就可以肆意包庇而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经查:
2024年1月,陈某某与张某甲因手头紧,遂产生了行窃的念头,二人经商议后先后到闽侯县两个工地偷走三十余根天燃气管材,并以人民币几十万元卖给他人。然而,还未回过神,事情就败露,被告人张某甲在其弟弟张某乙及其他朋友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等帮助下,潜逃至外地生活。2024年2月,5名被告人悉数到案。
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结合本案,张某乙等人明知张某甲是犯罪的人还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等等帮助张某甲逃匿,张某乙等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窝藏罪。张某乙作为弟弟窝藏其哥哥张某甲的行为,能否适用“亲亲得相首匿”而不受刑罚处罚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无论对象是否是亲属,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等帮助其逃匿的,即触犯刑法构成窝藏罪。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脚踏实地,切不可用偷盗的行为获取钱财,毕竟,人生没有捷径。对于美好的人或事物,我们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挽留、珍重,哪怕只是定格一瞬间的美好。但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或事物皆可以被留住,即使你多么情真意切,但法律已给我们划定一个清晰的界限,总有一个“Ta”,让你无“法”挽留;如果你肆意挑战法律,那么被留住的,只会是身陷囹圄的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窝藏、包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年8月1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