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购买理财产品构成犯罪吗?

律师回答
摘要:挪用公款构成犯罪,包括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数额巨大不退还。根据《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罪可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可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对于挪用用于救灾等款物的行为,将予以重罚。
是犯罪。当事人通过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然后用公款购买理财产品的,是用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即应当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或者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延伸阅读
公款购买理财产品的法律责任与惩罚措施
公款购买理财产品涉及到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与惩罚措施应当依法予以明确。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公款购买理财产品被视为违法行为,公职人员可能面临纪律处分、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究。纪律处分方面,可能会受到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等处分;行政处罚方面,可能会被追缴违法所得、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刑事追究方面,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刑罚。对于公款购买理财产品的违法行为,法律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结语:挪用公款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行为,将面临刑事追究和相应的刑罚。对于公款购买理财产品的违法行为,公职人员可能受到纪律处分、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究。法律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
司法机关依照本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二章 反洗钱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反洗钱资金监测职责,可以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定期通报反洗钱工作情况。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用公款购买理财产品是犯罪吗

是犯罪。当事人通过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然后用公款购买理财产品的,是用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未遂构成犯罪吗

法律分析:购买毒品未遂,如果是用于自己吸食的,不构成犯罪,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如果是用于贩卖的,构成犯罪,属于贩卖毒品罪未遂,按照数量进行定罪量刑,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购买国有财产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一、购买国有财产是否构成犯罪购买国有财产是否构成犯罪,要是具体的情形而定。其中如果是恶意占有国有资产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贪污罪等。《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未遂会构成犯罪吗

购买毒品未遂是否构成犯罪根据以下情况而定:1、如果购买毒品的目的是自己吸食,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范畴,是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处理,公安机关会根据检测情况确定吸食毒品的行为;...查看全文

购买假公章构成犯罪吗

构成犯罪。假公章是指私自雕刻并使用公章,没有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查看全文

购买淫秽物品不构成犯罪

购买淫秽物品不构成犯罪,非法贩卖、制作、传播才受罚。个人购买并无违法规定,只有对国家、社会有危害才判定为违法。刑法明确规定传播淫秽物品的处罚,严重情节可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则更严厉处罚。...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犯罪吗,具体构成什么罪

购买毒品犯罪,具体构成贩卖毒品罪。贩卖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一、帮人买毒算贩毒吗?帮别人买毒不一定是贩毒。贩卖毒品指有偿转让毒品,或者以贩卖为目的非法收购毒品或...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犯罪吗,具体构成什么罪

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恶习后,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数量的,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如果行为人购买毒品目的是出于贩卖,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是为...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犯罪吗,具体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恶习后,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数量的,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如果行为人购买毒品目的是出于贩卖,或者有...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犯罪吗,具体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购买毒品如果是是为了贩卖构成犯罪,具体构成贩卖毒品罪;如果是为了自用,则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犯罪吗,具体构成什么罪?

律师分析: 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恶习后,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数量的,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如果行为人购买毒品目的是出于贩卖,或者有证据证...查看全文

一起购买毒品是否构成犯罪?

陪别人购买毒品,是否构成犯罪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购买者是否知道是毒品、用途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构成犯罪,无论数量多少。如果知情并购买用于贩卖,则构成犯罪。根据毒品数量的不同,刑罚也有...查看全文

毒品购买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购买毒品未遂是否构成犯罪根据目的而定。若目的是自己吸食,属于违法行为,非犯罪。若目的是获得非法所得,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未遂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犯罪嘛,具体构成什么罪?

律师解答: 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恶习后,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数量的,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如果行为人购买毒品目的是出于贩卖,或者有证据证...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犯罪么具体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购买毒品的行为可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若行为人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一般能构成该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构成什么罪

购买毒品犯罪吗,具体构成什么罪 (一)、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恶习后,为满足其吸毒需要,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数量的,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购买毒品构成什么罪分以下两种情况:_x000D_ 1.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后,为满足其吸毒需要,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_x000D_ 2.如果行为人购买毒品目的是出于贩卖,或者有证据...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构成哪个罪?

非法购买毒品罪与贩卖毒品罪是购买毒品的两种情况,前者是为满足个人吸毒需要非法持有大量毒品,后者是为了贩卖而购买毒品。...查看全文

购买毒品构成哪个罪

购买毒品分两种情况:非法持有毒品罪和贩卖毒品罪。如果沾染吸毒后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如果目的是为了贩卖,或有证据证明是为了贩卖而购买,构成贩卖毒品罪。...查看全文

买毒品犯罪吗,构成什么罪?

法律解析: 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恶习后,为满足其吸毒需要,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数量的,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