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法的基本制度及相关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仲裁基本制度主要是下列三种:

1、协议仲裁制度。仲裁协议是当事人仲裁意愿的体现,当事人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以及仲裁庭对仲裁案件的审理和裁决都必须依据双方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有效的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就没有仲裁制度。

2、或裁或审制度。仲裁与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在两者之间,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只能由双方当事人在仲裁或者诉讼中选择其一加以采用。有效的仲裁协议即可排除法院对案件的司法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司法管辖权予以审理。

3.一裁终局制度。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如下:

1、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

5、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

什么是产权保护制度?

产权保护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根据《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规定,要坚持平等保护,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我国协议离婚制度是什么?

1.申请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办理过结婚登记的合法婚姻关系当事人,如果是非法同居,事实婚姻当事人均无条件提出登记离婚;

2.申请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应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是什么?

认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是指登记机关只登记公司股东(发起人)认缴的出资总额(注册资本),股东(发起人)实际缴纳的出资额(实收资本)由公司股东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涉外仲裁条例的基本原则

1、协议原则,所谓协议原则,是指仲裁机构仲裁权的取得须建立在当事人自愿协议基础之上。当事人可以事先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也可以在案发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没有当事人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不能行使仲裁权。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建立在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中国当事人或外国当事人,也无涉外仲裁论当事人所在国家的大、小、强、弱,他们在仲裁程序中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仲裁机构将公平相待、公正裁决。

3、独立裁决原则,独立裁决原则,首先是指仲裁机构在仲裁案件时,只能依据客观事实和法律,实事求是地裁决,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次是指仲裁员个人独立,基于独立的意志作出裁决意见。

4、保密审理原则,保密审理即指不公开审理和当事人、仲裁员、证人、鉴定人等承担不向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情况的义务。对涉外案件不公开仲裁是出于对当事人自由意志的尊重和商业保密的考虑。如果双方当事人申请公开审理,必须征得仲裁庭的同意和认可。

5、参照国际惯例原则,各国在长期的商业交往中已形成若干惯例,这些惯例既涉及实体法又涉及程序法。涉外仲裁机构在仲裁时,参照这些国际惯例可以弥补我国法律法规的某些缺陷,也利于双方当事人接受裁决结果,从而合理、迅速地解决当事人间的争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仲裁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法律解析: 仲裁的基本制度包括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所谓或裁或审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对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的尊重,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就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不能再向法院起诉。所谓—裁终局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裁决作出后...查看全文

仲裁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律师分析: 仲裁的基本制度包括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所谓或裁或审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对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的尊重,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就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不能再向法院起诉。所谓—裁终局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裁决作出后...查看全文

仲裁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法律解析: 仲裁的基本制度包括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所谓或裁或审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对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的尊重,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就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不能再向法院起诉。所谓—裁终局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裁决作出后...查看全文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协议仲裁制度、或裁或审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 协议仲裁制度是自愿原则的最根本的体现,也是自愿原则在仲裁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保证。或裁或审是尊重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途径的制度。一裁终局制度是指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发...查看全文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律师分析: (一)协议仲裁制度 协议仲裁制度是自愿原则的最根本的体现,也是自愿原则在仲裁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保证。 (二)或裁或审制度 或裁或审是尊重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途径的制度。 (三)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发...查看全文

我国基本工资制度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工资应为劳动者在实施劳动时所应获得的最基本工资收入,不包括额外收入。基本工资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但实际收入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需加上相关补贴。...查看全文

仲裁制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仲裁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仲裁是一种自愿型公断,需要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并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庭组成形式及仲裁员等。仲裁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公正仲裁原则和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仲裁实行...查看全文

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自愿原则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独立原则 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体表现在: ①...查看全文

仲裁基本制度中协议仲裁制度?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仲裁基本制度主要是下列三种: 1、协议仲裁制度。仲裁协议是当事人仲裁意愿的体现,当事人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以及仲裁庭对仲裁案件的审理和裁决都必须依据双方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有效的仲裁协议,没有仲...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诉讼相关规定及限制

劳动仲裁撤诉后还能再起诉,但需符合条件。撤诉可由本人或委托代理人办理,签订委托合同并提供相关材料。劳动仲裁撤诉不一定需要本人亲自前往,可委托代理人代办。撤诉需遵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达成和解协议可撤回仲裁申请。撤回后无法再...查看全文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有: 一、社会主义制度。《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查看全文

我国仲裁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哪些

仲裁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第三方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与诉讼和审判不同,仲裁需要双方自愿,并且是一种特殊调解形式,是自愿型公断。基本原则包括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即仲裁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独立公正仲裁原则,仲裁独...查看全文

宪法规定我国基本制度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本经济制度。...查看全文

公司法规定的基本管理制度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业务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制度、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查看全文

我国宪法对基本制度的规定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劳动仲裁适用于以下情况:1)劳动者被解雇、除名、辞退或自愿离职引发争议;2)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引发争议;3)劳动合同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引发争议等。...查看全文

仲裁裁决撤销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是,裁决适用法律错误、根据伪造证据、隐瞒重要证据、仲裁员徇私舞弊等。申请撤销应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级法院提出,并需在6个月内提出。法院可撤销裁决、驳回申请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查看全文

保释金制度及其相关规定

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取保候审与英美法系中的保释相对应,保证金在我国被称为取保候审保证金。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如不得离开居住地、不得干扰证人作证等。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可能会没收保证金并...查看全文

仲裁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一、仲裁相关法律规定《仲裁法》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第十六条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查看全文

共同财产制度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夫妻共同财产的约定条件包括:书面形式、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且不违背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根据《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期间所得财产和婚前财产的归属,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若没有或约定不明确,则适用相关法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