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能否涉及出国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中国法院依据相关规定,对中国公民采取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具体控制措施包括口头或书面通知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不得离境,限制出境通知并扣留身份证或护照,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证件或宣布作废,要求公安机关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申请,以及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等。控制期限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最长不超过1年或3个月。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
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
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
四是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
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动态、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证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证件、扣留人员。对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延伸阅读
涉及出国问题的民事诉讼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
涉及出国问题的民事诉讼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首先,当涉及到民事诉讼涉及出国问题时,需要确保案件符合国际法和相关国家的法律规定。在起诉前,当事人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包括适用的管辖法院、起诉时效、证据收集和呈递等。此外,还需要考虑涉外民事诉讼的特殊程序要求,如涉及跨境调查、证人传讯、翻译和认证等。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法院的调查和程序要求,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注意国际司法协助的适用,如国际法院的裁决、外国法院的判决认可和执行等。总之,涉及出国问题的民事诉讼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法律规定和国际司法协助机制,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有效解决。
结语: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国安部的规定,人民法院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措施。包括口头或书面通知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不得离境,限制出境通知并扣留身份证或护照,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证件或宣布作废,要求公安机关不准出国申请,以及协助边控措施。涉及出国问题的民事诉讼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复杂而重要,需要遵守相关法律程序和规定,积极配合法院调查和程序要求,综合考虑国内外法律规定和国际司法协助机制,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有效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中的出国问题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未执行案件的不得出国,法院可限制出境并扣留证件。民事纠纷调解后不可再起诉,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民事诉讼可通过书面或口头起诉,由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起诉需满足条件: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查看全文

涉及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伪造问题

伪造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严重后果:对相关人员罚款、拘留;构成伪证罪者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可对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的人罚款、拘留;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单位,可对主要负...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涉及孩子出庭问题

离婚诉讼中,孩子一般不用出庭,但在作为证人出庭作证或关于抚养权纠纷时,法院会征求八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孩子需要出庭。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不会消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母...查看全文

民事赔偿是否涉及坐牢问题

民事赔偿不起是否要坐牢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被告因经济困难无偿还能力,不构成犯罪,不需坐牢。但若被告拒绝履行法律判决义务,并有财产转移、逃避债务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需坐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是否涉及监禁?

民事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或裁定,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者将受到罚金处罚,其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罚。...查看全文

能否在民事诉讼中出国?

民事诉讼中,只要没有限制出境令,被告可以出国。限制出境令是指法院下达的禁止被告出国的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属于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民事诉讼出国?

中国公民出境受限,人民法院可根据案件情况采取禁止、限制、控制措施,包括口头或书面通知未执行民事案件当事人、限制出境通知并扣留身份证或护照、收缴证件或宣布作废、限制出境期间不予批准出国申请、协助边控等,控制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维权能否涉及侮辱诽谤?

侮辱诽谤他人既属民事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侮辱罪。被害人可提起民事诉讼维护权益,也可提起刑事自诉追究对方刑责。《刑法》规定,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通过网络实施此行为,被害人可向法院告诉,如证据困...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撤诉及退费相关问题

撤诉后退还一半的诉讼费用,但如果按简易程序交纳费用,则无法退还。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调解结案或申请撤诉可减半交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也可减半。...查看全文

涉及诉讼贷款的还款问题

还清债务后被起诉,可提醒债权人撤诉。若不撤诉,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提起虚假诉讼但在判决前撤诉,是否构成虚假诉讼取决于法院是否有司法行为,耗费司法资源。...查看全文

民事国家赔偿诉讼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国家赔偿,没有民事赔偿。其实关于民事纠纷,并不在国家赔偿的范围之内的,如果发生了民事错判的话;当事人可以通过其他司法途径请求法庭撤销判决,给已经造成的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是否会涉及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主要处理财产纠纷和人身损害,以金钱赔偿为主,不判刑。但如果当事人在诉讼中妨碍审理、作伪证、转移冻结财产或拒不执行,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是否涉及刑罚判定?

民事诉讼通常不会被判刑,但合同纠纷可能会受到阻碍诉讼进程的司法拘留。民事诉讼主要涉及财产纠纷和人身损害两类争议,主要采用金钱赔偿方式解决。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一般不会被拘留,但是如果有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有可能会被拘留。民事诉讼的受案范...查看全文

聚众斗殴罪是否涉及民事责任问题

聚众斗殴罪需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被害人因被告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若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也可提起。人民检察院...查看全文

有民事诉讼能出国吗?

法律解析: 不能,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查看全文

有民事诉讼能出国吗

法律分析:一、有民事诉讼能出国吗只要没有下达限制出境令,当事人在没有了结案件前可以出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规定,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查看全文

有民事诉讼能出国吗?

律师分析: 不能,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查看全文

有民事诉讼能出国嘛?

律师解答: 不能,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引发诉讼,是否会涉及拘留?

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导致刑事责任,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可能被处以刑罚。数额较大的拖欠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和罚金。单位及其负责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罚。如果在公诉前支付劳动报酬并承担赔偿责任,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数额较大...查看全文

高仿国画出售涉及的法律问题

高仿国画的销售涉嫌诈骗罪和侵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涉案金额较大者可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金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金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