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一审必须开庭吗?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案件一审必须开庭审理,但对于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不公开审理;民事案件二审应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对于没有提出新事实、证据或理由的案件可不开庭审理,如不服受理、管辖权异议、驳回起诉裁定、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法律适用错误、严重违反程序等。
一、民事案件一审必须开庭吗
民事案件一审是必须开庭审理的。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时,应当开庭审理,只是对案件是否公开审理有限制的,对于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应当秘密开庭审理,不可以公开进行,对于其他案件是可以开庭审理的,其他人还可以进行旁听。人民法院应当提前将开庭时间告知当事人,未告知的,属于程序违法,作出的判决就是有瑕疵,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二、民事案件二审审理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对于二审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然后人民法院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案件有:
(一)不服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裁定的;
(二)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
(四)原判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需要发回重审的。
人民法院在受理一审案件时,应当对该案件开庭审理,但是否公开进行是有限制的,不是所有的一审案件都可以公开审理,对于一些特定的案件应当不予公开审理,这一类案件就不能公开审理,其他人也就不能进行旁听了,对于其他案件应当公开进行,允许他人旁听。
延伸阅读
结语:民事案件一审必须开庭审理,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应提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并在开庭三日前公告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二审上诉案件应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后,对于未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的案件,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条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
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八十六条 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本案属于民事权益争议的,应当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另行起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一审案件必须开庭审理吗

一、第一审必须公开审理吗 只要是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案件,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一审都是必须开庭审理的。人民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决定公开或者不公开审理,用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审理。 二、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 《...查看全文

再审案件必须开庭吗

再审案件不一定需要开庭审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第六条,某些情况下可以免除开庭审理,包括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重、1979年以前的裁判、原审被告人已死亡或丧失刑事责任能力、原审被告人在边远...查看全文

民事一审是不是必须开庭?

律师分析: 只要是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案件,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一审都是必须开庭审理的。人民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决定公开或者不公开审理,用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查看全文

一审必须开庭审理吗

小额诉讼一审开庭审理吗 小额诉讼一审并不是必须开庭审理。小额诉讼案件可以申请在晚间、休息日、节假日进行调解或开庭,便利了当事人。小额诉讼案件原则上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延长审限至三个月。小额诉讼案件一般会速审速...查看全文

是否必须开庭审理案件?

刑事案件一般公开开庭,但涉及秘密、隐私或未成年人的不公开审理。商业秘密案件可申请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应当当庭宣布理由。不需开庭的刑事案件包括死亡、追诉时效、轻微情节、告诉处理、特赦免罪。开庭程序为社会事件调查、立案、侦查、检察院...查看全文

民事再审是否必须开庭

民事再审必须要开庭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再审申请的,一般会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书面审理,由法院组成合议,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二审必须开庭的情形

合议庭应当开庭审理以下案件:1、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2、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3、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4、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二审必须开庭的情形?

律师分析: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查看全文

再审案件是否必须开庭审理?

再审的案件可以开庭审理,也可以不开庭审理,主要依据是是否有证据证明原判决存在错误,如果能够证明原判决只存在错误,则需要开庭审理,否则不需要开庭审理,申请再审过驳回之后,可以向检察院抗诉。 一...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案件必须开庭吗

法律分析:刑事自诉案件是需要开庭审理的,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权利被他人侵犯了,这个时候需要在法院进行起诉。自诉案件开庭审理程序与公诉案件基本相同,也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进行。...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案件必须开庭吗?

法律解析: 刑事自诉案件是需要开庭审理的,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权利被他人侵犯了,这个时候需要在法院进行起诉。自诉案件开庭审理程序与公诉案件基本相同,也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进行。 【法律依...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案件必须开庭吗?

律师分析: 刑事自诉案件是需要开庭审理的,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权利被他人侵犯了,这个时候需要在法院进行起诉。自诉案件开庭审理程序与公诉案件基本相同,也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进行。 【法律依...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一审必须开庭审理吗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查看全文

民事二审是否必须开庭审理?

民事二审是否必须开庭审理,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解释,除非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或者案件属于特定情况,否则二审应组成合议庭并开庭审理。民事二审是指不服第一审裁判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二审必须开庭审理吗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的二审不是必须开庭审理。当事人提起上诉之后,二审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_x000D_ 第二...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二审开庭吗

律师分析:一般来说二审是不开庭审理的,叫书面审理。遇到案情有重大变化的,可能通知开庭。比如事实认定不清楚,证据采信错误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查看全文

法庭上审理的案件必须公开吗?

刑事案件一定要开庭宣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起诉书中明确指控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要指定检察员或助理检察员办理案件,审阅案卷材料,讯问嫌疑人并听取相关人意见,...查看全文

民事二审有新证据必须开庭吗

一、民事二审是否必须开庭?      民事二审是否必须开庭审理,在我国法律中是有明确规定的。  ...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前必须收监吗?

刑事案件开庭前是否收监取决于被告人的情况和法院的裁定,根据法律规定,被告人可以被取保候审或逮捕收押。开庭审判应公开进行,辩护律师有权查阅案件材料并为被告人辩护。人民检察院应在一定时间内作出起诉决定,并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应在一定时...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开庭必须本人去吗

本人必须去,否则将会实施羁押。被告人不到庭,法庭就可以撤销取保候审直接逮捕的被告人不能缺席。刑事案件开庭程序:一、庭审准备阶段,查明当事人身份: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是否受到过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