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房产过户的费用怎么算

律师回答

过户的话办赠予费用最低,约为报税价(即你们商定的房产转让价)的6%(公证费3%,过户税费3%)。但赠予过户后,如果你们以后要转让房产,单一项个人所得税就要交报税价的20%。所以不建议采用赠予过户。
建议采用买卖过户,即直接由老人转让房产给儿子。税费约为报税价的8%(卖方:个人所得税1%(房产证大于5年的免)、营业税5.5%(房产证大于5年的免),买方:契税1.5%,其它过户税费约数百,以上税点均按小于144平方米的普通住宅计算)。
法律依据:
《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房屋买卖过户所需税费如下:
在个人所得税的部分,本次政策并无调整。仍旧依照原有的形式。按销售收入减去成本价的差额20%征收。无原值凭证的房屋应缴个税=住房转让收入×1%。对于满五年且是家庭唯一住宅情况的免征收。
一、国家规定各付各税,买卖双方都有的;但通常现在卖房的都要求买家承担所有过户税费
过户税费具体如下:
二手房税费约为报税价的8%(卖方:个人所得税1%(房产证大于5年的免)、营业税5.5%(房产证大于5年的免),买方:契税1.5%,其它过户税费约数百,以上税点均按小于144平方米的普通住宅计算)。
房产证过五年也不用交个人所得税及营业税,只需交契税1.5%,其它过户税费约数百。即总共1.8%左右。
二、夫妻离婚房产除名费用有多少
如果只是夫妻之间加减名,只需要交几十元的手续费。
其实,房产证上减去名字的事情类似于房子的份额转让,也就是把原来归属于这个名字的房屋产权的一部分转移给了房产证上另外的仍然存在的人头上面,所以办理房产证减名字的流程与正常的房屋买卖和交易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所需要的费用最多的就是与购买房屋时一样所需要缴纳的契税。
首先看这套房子贷款是否还完,如果还完了,就很简单,拿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夫妻双方到房产交易中心去办理,需要几十块手续费。
如果是其余关系,视同买卖或赠与.需要交契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等。
减名字类似于份额转让,流程和正常的房屋交易类似。共分四种情况:
(一)购买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宅:1%;
(二)购买90平方米以上的普通住宅:1.5%;
(三)非购买普通住宅:3%;
(四)购买非普通住宅:3%。
以一套60平方米、180万元的普通住宅为例,有父母和子女3个人名字,现去掉子女名字,根据情况不同,需要缴纳的契税最少6000元,最多1.8万元。
如果直系亲属之间赠与,只需缴纳契税和公证费。非直系亲属之间,即便是通过赠与方式,也要缴纳相应的营业税、契税等,等同于买卖。
除在婚夫妻增名免税外,其它任何增名、减名、除名、改名都等同于过户手续办理。过户的话办赠予费用最低,约为报税价(即你们商定的房产转让价)的6%(公证费3%,过户税费3%)。但赠予过户后,如果你们以后要转让房产,单一项个人所得税就要交报税价的20%。所以不建议采用赠予过户。建议采用买卖过户,即直接由原房产证上有名的业主转让房产给另一人。
离婚后房产证除名可定会需要一定的费用,但是只是手续上的办理费,因此对于当事人来说,不会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压力,所以对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自己的在程序上的处理,但是对于生活中具体问题就需要当事人自己亲自来分析和解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赠与房产过户费用怎么算的

法律分析:赠与房产过户费用的计算是:赠与契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3%,赠与印花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0.5%,赠与公证费为房管局评估价的2%,赠与房地产权转移登记费为每宗/件8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查看全文

赠与房产过户费用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赠与房产过户费用的计算是:赠与印花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0.5%,赠与契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3%,赠与公证费为房管局评估价的2%,赠与房地产权转移登记费为每宗/件8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查看全文

赠与房产过户费怎么算

赠与房产过户费要收取以下费用:1.需赠予房产过户登记费:住房,权利人按每套房屋80元交纳;非住房,双方各按标准房价总值的2‰交纳。2.需赠予房产过户契税:因买卖、赠与、交换等原因房屋所有权转移的,受让人按销...查看全文

赠与房产过户费用计算

赠与房产过户费用的计算是:赠与印花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0.5%,赠与契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3%,赠与公证费为房管局评估价的2%,赠与房地产权转移登记费为每宗/件80元。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房屋赠与过户费用怎么算

法律分析:房屋赠与费用计算 1.营业税。免征。2.个人所得税。免征。 3.契税:按国家规定3%-5%税率,一般3%,200万元×3%=6万元。和交易相同。 4.印花税,不免。万分之五。 5.公证费,评估价的2%。200万元...查看全文

动迁房产证赠与过户费用怎么算

在进行赠与过户的时分,需要有受赠人交纳个人所得税1%。(房子满五年且是住宅免征。近亲属和具有抚育、赡养联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以及发作承继、遗赠获得房产未满五年也可免征)、契税3%、贴花5元一套、公证费、评价费,由于区域不一样,规则...查看全文

房产赠与过户费用怎么交

房屋赠与过户费用征收标准房屋买卖国家规定的税率是3%-5%.各地的税率根据本地的市场来定.房屋赠与以后要是出售的话,得交纳20%的个税。到房管局办理赠与登记,这个环节的收费比较复杂,到了房管局之后,会对该物...查看全文

房产赠与过户费用?

律师分析: 1、营业税。依据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视同发生应税行为,原则上,赠与人是需要缴纳营业税的,缴纳营业税的税率是5%。2、附加税。附加税是有赠与...查看全文

房产赠与过户费用

法律分析:   房产赠与过户费用由于情况不同,费用也是不同的,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营业税,原则上赠与人是需要缴纳营业税的,缴纳营业税的税率是5%,但是有两种免征情形,近亲属和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查看全文

赠与房产过户费用

1.在进行赠与过户的时分,需要有受赠人交纳个人所得税1%房子满五年且是住宅免征。2.近亲属和具有抚育、赡养联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以及发作承继、遗赠获得房产未满五年也可免征、契税3%、贴花5元/套、公证费、评价费,由于区域不一样,规...查看全文

房产赠与过户费用

法律分析: 房产赠与过户费用由于情况不同,费用也是不同的,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营业税,原则上赠与人是需要缴纳营业税的,缴纳营业税的税率是5%,但是有两种免征情形,近亲属和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以及发生...查看全文

如何计算赠与房产过户的费用

赠与房产过户费用计算及办理方法。两种选择:交易过户和赠与过户。交易过户需要缴纳契税、印花税、交易费、个人所得税等费用。赠与过户需要契税、印花税、评估费、公证费等费用。具体费用计算包括契税、交易手续费、转移登记费、维修基金、个人所得...查看全文

赠与房产过户的费用如何计算

直系亲属房产赠与过户费用:夫妻之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或另一方所有的,或者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双方共有,变更为其中一方所有的,或者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双方共有,双方约定、变更共...查看全文

赠予房产过户费用怎么算

法律分析:赠予房产过户费用的计算如下:契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3%,印花税为房管局评估价的0.5%,赠与公证费为房管局评估价的2%,房地产权转移登记费为每宗/件8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四...查看全文

赠予房产过户费用怎么算

小规模纳税人转让其取得的不动产,除个人转让其购买的住房外,按照以下规定缴纳增值税:(一)小规模纳税人转让其取得(不含自建)的不动产,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查看全文

直系亲属房产赠与过户费用怎么算

法律分析:直系亲属房产赠与过户费用的计算是:3%的契税;0.05%的印花税;2%的公证费;每宗80元的房地产权转移登记费。当事人凭过户申请书、身份证件、房地产权证、赠与公证书、有关税费的收据向房管局递件,缴纳相关的交易费、...查看全文

赠与房产过户费用如何计算?

1、如果这套房产以后不需要再次买卖,那么就选择赠与比较好,这样只需要缴纳:契税:3%的房款、测绘费:36元/平米、权属登记费及取证费:150内、公证费:0.3%的房款。不过这个过户再以后需要交易房产时需要缴纳个税20%的房款。2、...查看全文

2023赠与房产过户费用

2020年赠与房产过户费用包括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房屋交易手续费等。赠与过户流程包括签订赠与书、缴纳税费、办理公证和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查看全文

赠与房屋过户费怎么算?

与房产的继承过户不同,房产的赠与还需要缴纳笔契税总价1%或1.5%或3%。其中具体的手续和费用是这样的。首先房产的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需要订立一份房屋赠与的书面合同,也就是赠与书。然后,赠与人和受赠人要带着这份赠与书和房屋的产权证,...查看全文

赠与房子过户费怎么算?

法律分析:1、营业税。免征。 2、个人所得税。免征。 3、契税:按国家规定3%-5%税率,一般3%,200万元×3%=6万元。和交易相同。 4、印花税,不免。万分之五。 5、公证费,评估价的2%。200万元×2%=4万元。...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杨昊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合伙人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5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