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的权利与道德的权衡

律师回答
摘要:抚养权不能放弃,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离婚后,父母应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付赡养费。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子女有权要求给付相应费用。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按协议或法院判决探望子女。
抚养权不能够放弃。抚养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受抚养权是儿童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因离婚而消除,也不因是否分割财产而消除。以放弃财产达到放弃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实质上侵害了儿童受抚养权。孩子的抚养权是否能放弃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延伸阅读
权利与道德的平衡:法律规定下的伦理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与道德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但道德标准则是社会行为的基石。在法律规定下,我们面临着伦理挑战。权利的行使可能与道德原则发生冲突,例如,法律可能保护个人隐私权,但在某些情况下,揭示真相可能更符合道德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权衡法律的规定与道德的要求,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审慎的思考和深入的讨论,以确保法律规定的权利不会侵犯道德原则,同时道德要求也不会削弱法律的效力。通过持续的辩论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权利与道德的平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结语:抚养权是儿童最基本的权利,父母的法定义务。放弃财产不能侵害儿童受抚养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子女有要求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父母有要求赡养费的权利。在现代社会,权利与道德的平衡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审慎思考和深入讨论,以确保权利不侵犯道德,同时法律与道德的平衡也为社会进步提供基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讨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婚姻关系中,男方主动提出离婚的情况较多,但随着时代变迁,女性也开始主动提出离婚。根据法律规定,夫妻感情破裂且无法共同生活时,任一方均可提出离婚。共同财产处理可由夫妻协议或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合法与道德的权衡

合法辞退员工需遵循以下原则:1.试用期内需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2.辞退有过错员工需有事实和制度依据;3.辞退无过错员工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金;4.经济性裁员需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查看全文

法律与道德如何权衡?

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和赔偿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60岁以上老人与60岁以下人的量刑相同,但超过75岁的人不能被判处死刑。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打人无力赔偿的情况,可请求分期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应得到各项...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道德伦理如何权衡?

婚外情赔偿与违法分析:婚外情可要求对方赔偿物质损失,包括收集证据的费用、起诉费、律师费等。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一般婚外情不违法,最多违反婚姻家庭编中的配偶忠诚义务,不构成犯罪。但违反道德规范,会受到舆论谴责。若有配偶者以夫妻名...查看全文

法律制度与道德伦理的权衡"

污点证人的指证在刑事案件中可能会受到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待遇,尤其是当其有重大立功表现时。污点证人是指犯罪活动的参与者为减轻或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与国家追诉机关合作,作为控方证人,指证其他犯罪人犯罪事实的人。...查看全文

程序与道德的权衡

未满16周岁公民要求变更姓名,需由父母或监护人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填写申请报告,向公安派出所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办理。未满18周岁人变更姓名,需本人或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查看全文

法律与道德的平衡

简短概括: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控规调整程序,提高容积率指标,免收砍伐树木、调整绿地、拆除公厕等费用,由项目业主单位按规划要求重建或补偿。...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道德观念的平衡

中国现行法律对性关系的年龄限制是年满14周岁。与年满14周岁的女性发生性行为,如果其属于自愿的,不构成犯罪。与未满14周岁的女性发生性行为,无论其是否属于自愿,都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寻求法律与道德的平衡

离婚一方不同意时,可以通过两次诉讼的过程最终实现离婚。而双方都同意离婚时,可能会出现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意见不统一的情况。离婚诉讼经历起诉、答辩和开庭审理等阶段,最终由法院判决或调解解除婚姻关系。诉讼离婚是一种离婚制度,适用于夫妻双...查看全文

离婚后遗产处理: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夫妻一方意外死亡后,遗产分配的顺序是先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再由继承人继承遗产。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有约定,则按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则先将一半财产分给配偶,剩下的一半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如...查看全文

小孩受伤谁来赔: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期间受伤,学校或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责任应由监护人赔偿;如果无法确定各自过错,受伤孩子有一定过错,其他孩子需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协商不成需诉讼解决。...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权衡与现实需求的权衡

人民陪审员是需要回避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在审判案件时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人民陪审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因此,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需要由院长决定,他们与其他审判人员一样,...查看全文

法律和道德的平衡

婚后财产分配:离婚可诉讼或协议,按判决或协议书分割。未分割财产,可协商或起诉法院判决。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投资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受赠财产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查看全文

如何平衡道德与法律?

对于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与十四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无论对方是否自愿,都是违法行为。女孩涉嫌强奸罪,男孩涉嫌猥亵儿童罪。已满14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需承担强奸罪责任,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则不负刑法责任。...查看全文

法律的权衡与平衡

判三年缓刑四年的意思是,在判决罪犯有期徒刑三年后,暂不执行刑罚,而是设立四年的缓刑考验期,只要罪犯在此期间内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并遵守缓刑考验期规定,四年后将不再执行刑罚。缓刑是一种条件性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社...查看全文

子女跟谁姓?传统、法律、道德的权衡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子女姓氏可随父姓或母姓,体现男女平等原则,夫妻应平等协商决定;而成年子女享有姓名权,可自主选择姓氏,未成年子女姓氏由父母协商决定。...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权衡

公司实施的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对犯罪起指挥、组织、决策作用的人员,主要是公司高管。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直接实施犯罪的人员,包括从业人员或工作人员。...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探讨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原则: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协议不成时,法院按最有利于子女原则判决;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精神病人致人损害谁来赔: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根据相关规定,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损害时,应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如果精神病人本人拥有财产,赔偿费用将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作为监护人的除外。如果精神病人未经法律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权益与家庭伦理的权衡

离婚财产分割应遵循双方协商原则,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给予补偿和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根据《民法典》,离婚时夫妻应协商处理共同财产,不能由一方决定。离婚分割财产时应尊重妇女权利,保护子女和女方权益。有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