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能否被继承

律师回答
摘要: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一般不能被继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只有在赔偿义务人书面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受害人死亡前已向法院起诉且金钱数额已明确的情况下,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才能被继承。
一、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能否被继承
一般情况下不能。
精神损害简单的说就是精神利益的损害,非财产利益的损害,这种损害是指自然人因人格权、身份权以及特定财产权遭到侵害而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丧失。精神损害通常表现为精神痛苦,但不限于精神痛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人格权、隐私权和其他人格利益遭受非法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除此之外本解释的第七条还规定,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也就是说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可以是受害人,也可以是受害死者的近亲属。
法律如此规定的原因在于,这种请求权是与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密切相关的一种权利,是自然人人身权的延伸,离开了自然人人身,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自然人只能就自己所遭受的精神损害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能替代他人主张。但当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变成了具体的财产债权时,就可以让与或继承。
二、司法解释上就此作出了两个例外规定:
第一个例外即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形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此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已转化为明确的债权。
第二个例外即受害人死亡前已向法院起诉,其近亲属可以作为继承人继续诉讼。两种例外成立的前提是金钱数额必须已明确。
延伸阅读
结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通常不能被继承。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因人格权、身份权以及特定财产权遭到侵害而导致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丧失。根据相关法律解释,自然人可以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然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是与自然人的人身权密切相关的一种权利,不能脱离自然人而被他人继承。然而,根据司法解释,有两种例外情况:一是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形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此时请求权已转化为明确的债权;二是受害人死亡前已向法院起诉,其近亲属可以作为继承人继续诉讼,前提是金钱数额已明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 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能继承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不能继承,因为这是有关于人身的请求权。继承有遗嘱继承以及法定继承两种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能继承吗

法律分析: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在遗产的范围之内,不能继承。遗产的范围只包括: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请求权是否可以继承

精神损害赔偿权不能继承。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除非存在下列情况的,才可以继承:一、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二、赔偿权利人已经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继承吗

继承权是合法继承人依法无偿取得遗产的权利,与一般财产权或人身权不同。遗产继承应由法定继承人进行,而精神损害赔偿金不能继承,因为它是对受害人的损失赔偿,具有专有性。...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继承吗?

继承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可以无偿获取遗产,但精神损害赔偿金不属于遗产,无法继承。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合法财产,应由法定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离婚怎么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分析:离婚可以直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自由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而依法要求...查看全文

离婚怎么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离婚可以直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自由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而依法要求侵害人赔偿的精神抚...查看全文

离婚怎么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分析:离婚可以直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自由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而依法要求...查看全文

离婚怎么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律师分析: 离婚可以直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自由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而依法要求侵害人...查看全文

受害人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根据不同责任情形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全责不予支持;主要责任不超过30%支持;同等责任不超过60%支持;次要责任不超过80%支持;无责任全额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应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各地标准不同,请参考所在省市标准确定。...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律师分析: 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适用范围,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范围有哪些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侵害身体权对于身体权的侵害究竟以何种方法救济,最高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做了规定,...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可以继承吗

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可继承,但若赔偿人以书面承诺或已起诉,则可继承。此种赔偿为侵权人精神抚慰,不可继承,但已交付给受害人者可作为遗产继承。...查看全文

离婚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情形有哪些

夫妻有以下四种行为之一,另一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重婚、同居、家暴、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无过错方可以申请物质或精神赔偿。...查看全文

离婚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离婚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以上情形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可以是物质损害赔偿,也可以是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与精神损害赔偿金一样吗

本文介绍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区别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因精神损害而支付的费用,而精神损害赔偿金则是指因精神损害而支付的金钱赔偿。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应遵守补充适用原则、公平适用...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2千元

一、精神损失赔偿标准是哪些1、精神损失赔偿标准为: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2、法...查看全文

离婚时能否要求对方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要件包括:首先,夫妻一方实施了法定的违法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其次,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最后,...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金能否继承

法律分析:精神损害赔偿金不可以继承。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

法律解析: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如下: 一、自然人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二、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

法律解析: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如下: 一、自然人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二、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