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不统一能否作为定罪依据?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刑法中犯罪行为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即主客观相一致。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犯罪中止的定义、特征以及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并且必须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主客观相一致,对犯罪行为进行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主观上有罪过,二是客观上有危害行为,而且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因此,如果主客观不一致,就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犯罪。
一、犯罪中止的特性有哪些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二、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区别是什么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具体如下:
1、发生的时间不同;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3、行为结果不同;
4、刑事责任不同。
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只能发生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的过程中。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完成之前停止的意思,所以犯罪完成之后,自动恢复或自愿赔偿损失,都不能认为是中止,而应当负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
2、必须自动地中止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所谓自动地中止犯罪,就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其表现为行为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犯罪的进行。如果行为人受到阻碍或感到恐惧认为自己已不能完成犯罪而停止犯罪的进行,就不是自动中止犯罪,而是被迫停止犯罪,因而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预备或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自动性,不限于自动停止犯罪的进行。在实行终了之后犯罪既遂之前,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主动采取积极行为以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是犯罪中止自动性的一种表现。
犯罪中止的情形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延伸阅读
结语: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发生的时间、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行为结果和刑事责任等方面。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并且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才能被认为是犯罪中止。而犯罪未遂则是在犯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活动,主观上可能存在犯罪预备或犯罪未遂的故意,客观上也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未能达到犯罪目的,因此不负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主客观不统一能定罪吗

不能,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查看全文

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

律师分析: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查看全文

主客观不一致能定罪吗

主客观不一致不能定罪。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犯罪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必须主客观一致,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犯罪,客观有害行为,必须是主观犯罪与客观有害行为和结果之间不可避免的因果关系。...查看全文

口供一致能否作为定罪依据?

同案人口供相互印证且排除诱供、逼供、串供等情形,是口供一致定罪的前提。被告人的口供与同案被告人供述吻合且完全排除诱供、逼供、串供等情形,方可作为定案证据。...查看全文

刑法上的主客观不统一到底怎么定罪

本文讲述了刑法中的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即对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必须相互一致。主观上必须有罪过,客观上必须有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主客观相一致,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如果主客观不一致,就不能定罪。这个原则是刑...查看全文

主观与客观不一致如何定罪?

主客观一致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之一,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一致。主观犯罪和客观有害行为必须有不可避免的因果关系,主观罪过是危害行为和结果的原因,必须是必然结果。犯罪的标志是客观危害行为和主观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查看全文

口供能否作为定罪依据?

被告人的口供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被视为一种法定证据。不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辩解,真实的口供都具有很强的证明力。因此,口供在证据中扮演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口供本身可能存在虚伪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判断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要求主客观统一吗

过失犯罪主客观一致吗 犯罪主观方面的罪过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备的主观要件。罪过是犯罪主体的一种应受法律谴责的心理态度,来源于意志活动,即他已经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却依然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查看全文

主客观不一致怎么定罪

法律分析: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   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查看全文

主客观不一致如何定罪

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判过程中,发现其涉嫌的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不一致的,不能对其进行定罪处罚。《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主客观不一致如何定罪?

律师分析: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查看全文

主客观不一致如何定罪

法律解析: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查看全文

主客观不一致应该定罪

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判过程中,发现其涉嫌的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不一致的,不能对其进行定罪处罚。《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主客观不一致如何定罪?

犯罪嫌疑人主客观方面不一致时,人民法院不能定罪处罚。《刑法》规定,明知自己行为危害社会结果并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构成故意犯罪,需负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能否用录音作为定罪依据?

我国民诉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受理范围和管辖权。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起诉才能被立案。...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口供一致能否作为定罪依据?

共同犯罪口供一致定罪需相互印证、排除诱供、逼供、串供。刑诉法规定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等,必须查证属实方可作为定案依据。...查看全文

一张收条能否作为诈骗罪的定罪依据?

诈骗罪和贪污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前者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后者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买东西没给钱是否属于...查看全文

赌场抓人能否作为定罪依据?

赌博罪定罪不以现场抓获为标准,根据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来决定。根据相关解释,建立赌博网站、在境外开设赌场吸引中国公民,以及为他人提供赌博帮助都可构成赌博罪。即使没有现场抓到赌博,只要通过侦查发现确有犯罪行为,也可定罪。...查看全文

口供自身能否作为定罪依据?

《刑事诉讼法》要求依赖充分证据和调查研究来判决案件,不能仅凭单方面口供定罪。只有被告人口供而无其他证据不能定罪,相反,若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而无被告人口供,可以定罪。充分的证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证明定罪事实的证据、经过法定程序查证的证...查看全文

口供是否能够作为定罪依据?

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不能单凭口供认定有罪,需要其他证据佐证;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无其他证据时不能认定有罪,有确实、充分证据时可以认定有罪,证据需符合条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