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职工该怎么办

律师回答
摘要:用人单位不配合工伤认定,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法院起诉。劳动保障部门应在60天内做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对工伤认定不服可在60天内向上级行政部门或同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1、若用人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可去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去法院起诉。
2、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同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3、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延伸阅读
应对用人单位不配合的工伤认定,职工的应对策略
当职工面临用人单位不配合的工伤认定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首先,职工应尽可能收集和保存与工伤相关的证据,包括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以确保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其次,职工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途径。同时,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工会投诉,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此外,职工还可以与其他受到类似待遇的同事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集体行动来增加力量。最重要的是,职工应保持冷静、坚定,并坚持通过合法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当遇到用人单位不配合工伤认定时,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如对认定决定不服,可在60日内向上级行政部门或同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职工可收集证据、寻求法律援助、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或工会,并与同事联合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坚持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合法权益,保持冷静和坚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依法拨付应当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用人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应该怎么处罚?

在申请的时候携带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及诊断证明等材料。经过认定属于工伤的,单位如果不配合赔偿的话,职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工伤职工。如果单位不予办理,职工可凭...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配合工伤认定怎么办?

律师分析: 工伤认定公司不配合,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怎么处理?

在申请的时候携带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及诊断证明等材料。经过认定属于工伤的,单位如果不配合赔偿的话,职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工伤职工。如果单位不予办理,职工可凭...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做工伤认定怎么办?

律师分析: 公司不认工伤,劳动者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做工伤认定怎么办

公司不认工伤,劳动者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怎样处理?

在申请的时候携带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及诊断证明等材料。经过认定属于工伤的,单位如果不配合赔偿的话,职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通过诉讼的形式解决。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工伤职工。如果单位不予办理,职工可凭...查看全文

单位不配合工伤认定怎么办

一、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怎么办 在申请的时候携带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及诊断证明等材料。经过认定属于工伤的,单位不配合赔偿的话,职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如果劳动者属于在工作时间,因为工作原因受伤的...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律师分析: 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公司不配合时,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一、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怎么办 在申请的时候携带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及诊断证明等材料。经过认定属于工伤的,单位不配合赔偿的话,职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如果劳动者属于在工作时间,因为工作原因受伤的...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配合做工伤认定如何处置?

在申请的时候携带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及诊断证明等材料。经过认定属于工伤的,单位如果不配合赔偿的话,职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通过诉讼的方法解决。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工伤职工。如果单位不予办理,职工可凭...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服应该怎么办?

律师分析: 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怎么办

法律分析:如果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可以催告其及时去申请;如果其申请期限已经过期,则职工一方可在工伤事故发生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一年内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查看全文

工伤单位不愿意做工伤认定怎么办

本人自愿放弃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等权利,愿意与单位协商处理本人的工伤赔偿事宜,此协议系本人完全自愿的真实意思表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本人愿意承担,并放弃向单位追索的权利。...查看全文

如果工伤认定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法律分析:如果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配合,受伤职工可以自己申请工伤认定,也可以通过仲裁劳动关系确认。用人单位不认可是工伤,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因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其拒绝举证,那么行政机关可...查看全文

遭遇工伤认定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申请工伤认定单位不配合时,职工可以自己申请认定;工伤伤残鉴定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共同支付,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则由单位承担;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康复治疗费、残疾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认同工伤认定怎么办?

工伤认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可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指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组织向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认为行政主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应该怎么办?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服工伤认定怎么办?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不服工伤认定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是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服工伤认定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服工伤认定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是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用人...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不肯工伤认定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肯工伤认定的解决方法是先与单位协商,协商无果后可以自行去社保局办理工伤认定。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用人单位不同意员工的工伤认定是因为如果员工辞职,单位要负担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赔偿额度较高。...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