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工伤认定结果异议的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认定不服可向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不能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解决。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如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未按规定提出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一、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该怎么做
在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后,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在这里,需要注意三点:
1、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指的是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或工伤职工所属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能力鉴定的初次申请是他们中的一方所提出时,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未提出初次申请的他方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也应当有权提出再次鉴定申请,这是保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2、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不能申请劳动仲裁或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这种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只能通过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来寻求救济。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是多久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延伸阅读
结语: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时限可适当延长。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一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请注意遵守时限,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总则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认定异议应对方法

工伤认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准备诉讼状和证据清单:工伤认定决定书及相关材料。《工伤保险条例》第55条规定,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包括:申请不受理、认定结论不服、单位缴费费率不服、未履行服务协议、工伤保险待...查看全文

应对鉴定结果异议的方法

在司法鉴定领域,如果需要重新评估结论,当事人不能仅仅提出申请,而需要准备充分合理的理由,搜集证据,尽其所能。如果重新评估结论存在错误,当事人可以坚定提出重新评估申请,或者向司法行政机关投诉反映,以达到撤销违法司法鉴定结论的目的。同...查看全文

应对诉讼结果异议的方法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不服原判决可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原判决可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如法院驳回再审申请、逾期未裁定或判决有明显错误。人...查看全文

如对工伤认定结果有异议 怎么办?

律师分析: 在拿到认定书之后,若对鉴定结果存在异议,可以在半个月内提出异议,申请再次进行工伤认定,但是一般来说,若鉴定机构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的鉴定,且申请再次鉴定的当事人没有新的证据,再次进行鉴定的请求是不会得到批准的。...查看全文

对工伤鉴定结果有异议

法律分析:一、对工伤鉴定结果有异议?(一)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查看全文

如对工伤认定结果有异议 怎么处理

法律解析: 在拿到认定书之后,若对鉴定结果存在异议,可以在半个月内提出异议,申请再次进行工伤认定,但是一般来说,若鉴定机构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的鉴定,且申请再次鉴定的当事人没有新的证据,再次进行鉴定的请求是不会得到批准的。...查看全文

如对工伤认定结果有异议 怎么处理

法律解析: 在拿到认定书之后,若对鉴定结果存在异议,可以在半个月内提出异议,申请再次进行工伤认定,但是一般来说,若鉴定机构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的鉴定,且申请再次鉴定的当事人没有新的证据,再次进行鉴定的请求是不会得到批准的。...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工伤认定书的结果

工伤认定结论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或其直亲属,并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对于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不服工伤认定结论的决定,可以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对于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查看全文

工伤鉴定结果异议的处理方式

工伤鉴定有异议可申请复议,劳动争议应先申请仲裁,农民工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对工伤认定和保险待遇不服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职工对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复查或重新鉴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工伤鉴定过期处理...查看全文

应对两次鉴定结果差异的方法

两次鉴定结果不一样的,以后一次的司法鉴定结果为准,因为重新鉴定的结果是为了解决前一次鉴定的争议。若两次鉴定结果有微差,可以理解;若差距太大,可向司法局或司法厅投诉,要求认定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可申请撤销。...查看全文

针对工伤认定书的异议与应对措施

工伤认定书的核心内容是工伤认定结果的三份分发及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一份交给用人单位申请理赔,一份由工伤员工自行保存,另一份由劳动保障部门存档。...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异议的解决方法

工伤职工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应通过复查程序解决,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复查由省级劳动委员会进行,其结论为最终结果。行政复议办法明确规定此类情况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因此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劳动鉴定委员会不是具体的行政行为,伤残等级鉴定属于...查看全文

伤残鉴定结果异议的解决方法

伤残鉴定流程及赔偿标准。对于对伤残鉴定结果有异议的一方,可以申请再次鉴定或起诉法院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定。伤残鉴定范围包括交通事故、工伤、意外伤害、打架斗殴等。鉴定机构需指派两名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评定。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护...查看全文

应对房屋价值评估结果异议的方法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时,可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市场价格。如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可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查看全文

对方伤情鉴定结果不认可,如何应对?

刑事案件中,受害一方需要进行伤情鉴定。办案单位应开具委托书,当事人凭委托书到法医鉴定机构鉴定。如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提出申请,办案单位应开具委托书复核或重新鉴定。如两次鉴定结论不同,应到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鉴定。...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果的异议?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异议处理及交通事故认定书内容要求: 1、当事人对认定有异议可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申请应载明请求、理由和证据。 2、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括基本事实、成因、当事人责任,并及时送达当事人。 3、对未查获...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结果不满意如何应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时,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结果不理想,如何应对?

工伤认定不成功,员工需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单位可对认定决定不服,还可申请复议或诉讼。注意用人单位未申请认定时,员工需自行申请。了解伤残级别和计算标准可在协商解决中起作用。若复议结果...查看全文

工伤鉴定结果异议处理办法

工伤鉴定结果有异议,可在15天内向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议,委员会重新鉴定,结论为最终;也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工伤保险条例》第55条规定。...查看全文

应对仲裁裁决书结果提出异议的方法

对仲裁裁决书结果不服的处理方式及一裁终局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范围和处理模式。当事人可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劳动争议范围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解雇、福利等。一裁终局以外的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