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一、违约和解约的区别
两者的概念不同。
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解约是取消一个契约,解除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口头或者书面约定,以及双方当事人协商解除依据法律条文而签署的约定协议或合同。
二、如果违约了,在法律上如何赔偿
如果违约了,在法律上如何赔偿要分如下情况:
1.约定了如何赔偿的,依据预先约定一方违约产生的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向对方支付一定的金钱。由于损失的范围在合同订立时难以确定,因此,当事人在合同中只能约定赔偿的计算办法,而不宜约定一个固定的赔偿数额。
2.没有约定赔偿的,按照法律规定的办法计算赔偿额进行赔偿。在当事人没有约定赔偿的情况下,有些法律还规定了赔偿限额,对超过这一限额的,违约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违约的赔偿原则
违约的赔偿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可预见原则
违约赔偿的数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是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2.减损原则
债务人违约,债权人应当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如果债权人违反减损以为的,不得就因违反减损义务而扩大的损失请求债务人赔偿。
3.过错相抵原则
受损害的一方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存在过错的,在计算损失赔偿额时应当相应减少。
4.损益相抵原则
如果守约方因导致损失发生的同一违法行为而获得利益的,应当从损失赔偿额中扣除该部分利益。
5.免除原则
如果违约方是因为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