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相关法律制度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地役权是通过书面合同设立的,根据《民法典》规定,地役权人可以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效益。供役地是他人的不动产,需役地是自己的不动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地役权合同来限制或利用他人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使用。因此,设立地役权合同时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利用或限制他人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使用来提高自已不动产的效益,这一般是基于通行、取水、排水、铺设管线等需要。这时候他人的不动产就被称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就是需役地。比如说张三在海边有一套三层别墅,他特别喜欢每天早晨从阳台上欣赏海景,而在他家前面有一套当地居民李四盖的二层小楼。某日他听说李四要加盖楼层,于是他找到李四,提出给其一百万要求其停止加盖楼层,李四同意并签订了书面合同,那么此时张三别墅所在土地就是需役地,李四家所在地就是供役地。并且双方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对此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
《民法典》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前款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该法第三百七十三条第一款还规定:“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
由此可见,地役权是通过合同设立的。地役权合同是要式合同,法律规定采取书面形式,因此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注意采取书面形式。
延伸阅读
地役权法律规定及权益保障措施
地役权是指土地使用权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权益保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地役权的设立、转让和终止等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登记。地役权的权益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确权登记制度的建立,保障地役权人的合法权益;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对侵犯地役权的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法律救济制度的健全,为地役权人提供维权渠道;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工作的加强,提高公众对地役权法律规定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地役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地役权制度的健康发展。
结语:通过《民法典》的明确规定,我们了解到地役权是通过书面合同设立的一种特殊权益,其中需役地和供役地分别指自己的不动产和他人的不动产。地役权的设立、转让和终止等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登记。为保障地役权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建立确权登记制度、完善权益保护机制、健全法律救济制度,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地役权制度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第一节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八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或者有关区域内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二十四条 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第一节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八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申诉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内容概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申诉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建立是律师的光荣使命和重要挑战,可以保证涉诉人充分享有申诉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查看全文

土地赔偿法律制度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后,土地赔偿标准因省份而异,需留意本省公布的标准。农用地征收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综合地价确定,考虑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每三年至少调整或重新公布一次。...查看全文

肖像权侵权法律制度概述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可以制作、使用、公开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明确禁止以丑化、污损或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未经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第一千零二十条列举了合理实施肖像使用的情况,如...查看全文

彩礼法律制度概述

目前法律对彩礼有规定,并规定了彩礼返还条件;诈骗彩礼可被判刑;彩礼返还纠纷的管辖法院由被告住所地或原告住所地决定。登记结婚应以感情为核心,避免被物质利益所左右。...查看全文

分裂法律制度概述

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有实物分割和变价分割。实物分割适用于可分物,按份额或平均地对共有财产进行实体分割。变价分割适用于不可分物,各共有人不愿取得共有财产时,将其以价格出售,然后对所得价款进行分割。作价补偿是指对于不可分物,共有人可以通...查看全文

定金法律制度概述

定金约定原则: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20%,需书面约定。未履行债务方不能要求退还定金,履行债务方可收回或抵作价款。如接受定金方未履行债务,应双倍返还定金。...查看全文

地役权的基本法律特征概述

地役权是一种权利,指在他人的不动产上享有使用权利,是为了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按照合同设立的用益物权。民法典规定地役权成立需要满足两块土地的存在、为了给利用自己的土地提供便利、使用他人的土地以及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等条件。地...查看全文

股权转让相关法律规定概述

《公司法》第141条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限制,发起人和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有一年的转让限制。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和离职后半年内也有转让限制。另外,法律规定不允许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主体受让公司股份,内资...查看全文

婚姻财产法律制度概述

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以及其他应归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上述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并享有平等处理...查看全文

没收财产法律制度概述

我国《刑法》规定,没收财产是指对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没收。对于没收全部财产的情况,需要保留犯罪分子及其扶养的家属的必需生活费用。此外,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查看全文

房屋保修法律制度概述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售出商品房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合同中应约定保修范围、期限和责任。商品房住宅的保修期不得低于承包单位向房地产商出具的质量保修书约定的期限。...查看全文

我国军婚法律制度概述

国家对军婚的法律规定要求征得军人同意,破坏军婚罪可处以刑罚。婚姻无效情形包括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到法定婚龄。离婚方式包括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协议离婚需签订书面协议并申请登记,诉讼离婚可由法院调解或直接提起诉讼。调解无效的情...查看全文

工程承包法律制度概述

工程承包法规定建筑工程可实行总承包,禁止肢解发包。发包单位可将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总承包单位,或将其中一项或多项发包给总承包单位。...查看全文

独资企业法律制度概述

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了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和经营要求,包括投资人个人所有财产、无限责任等。企业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诚实信用原则,履行纳税义务,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查看全文

裁员补偿法律制度概述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了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规定,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法律制度概述

根据法律规定,虚假诉讼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查看全文

诉讼欺诈法律制度概述

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认定。根据《刑法》第307条,虚假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权益,将受到刑事处罚。该罪行可与诈骗罪相关,如骗取财物、职务侵占、贪污等。司法认定需考虑是否引起错误判决、严重社会影响及他人利益受损。为统...查看全文

工伤赔偿法律制度概述

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根据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和住院服务标准,医疗费包括诊疗金额、药品金额和住院服务金额。另外,还包括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和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根据受害人的自理能力等级,按照统筹...查看全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安全保障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查看全文

拘役的相关法律概念

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罪犯自由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最高不超过1年。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亚伟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13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