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消费者行为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律师回答
摘要: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欺诈行为包括销售掺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骗取预付款等。法律规定了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等。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的1倍。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存在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价对商品作虚假宣传;骗取消费者预付款;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以虚假“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行为,都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此外,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销售失效、变质商品、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等行为的。如果销售者不能证明自己不是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则其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对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延伸阅读
结语: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种行为,处罚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措施。消费者还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可达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1倍。我们应当共同呼吁并支持打击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
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欺诈消费者行为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的处罚规定:商家欺诈消费者应按要求赔偿损失,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欺诈行为包括销售假货、虚假宣传、欺骗性价格等。...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本文讲述了刑事案件立案后被害人无法单方面决定是否撤销案件,基准刑为三年以下。在考虑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是否已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取得其谅解等因素后,建议及时委托律师办理辩护手续。同时,根据诈骗罪的不同数额和严重情节,刑罚也会有所不同,...查看全文

欺诈市场行为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欺行霸市行为的处罚标准和法律依据。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行为。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接受服务等行为,情节严重可构成强制交易罪,处以拘役、有期徒刑或罚金。强迫交易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强买强卖商品、强迫...查看全文

假黄金欺诈行为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生产、销售掺假产品者,销售金额5万至20万元的,可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不超过2倍罚金;销售金额20万至50万元的,可判处2至7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不超过2倍罚金。...查看全文

农机补贴欺诈行为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生产厂家骗取国家农机补贴已构成诈骗罪,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将被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将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失业保险欺诈行为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骗取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待遇的处罚规定及责任追究。根据《失业保险条例》,不符合条件骗取失业保险待遇者将被责令退还,严重者可处1-3倍罚款;社保机构工作人员违规开具相关证明导致基金损失,将受到追回和行政处分;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查看全文

欺骗消费者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法律分析: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依...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如何受到赔偿?

价格欺诈赔偿消费者的原则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应按消费者要求赔偿其受到的损失,金额为购买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欺诈行为包括售假、虚假宣传、偷工减料等。消费者只需提供实质证据,即可...查看全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家欺诈行为的法律制裁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对商家的严厉惩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和吊销营业执照等。商家应诚信经营,避免利用虚假或误导性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行为如何起诉

欺骗消费者投诉如下: 一、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依法成立的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行为如何起诉

欺诈消费者行为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侵害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行为如何处理?

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途径及赔偿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可通过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请仲裁或提起诉讼解决争议。欺诈行为如“缺斤少两”应按消费者要求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经营者提供不足数量的商...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行为?

律师分析: 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查看全文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法律制裁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处罚:未构成刑事犯罪时,赔偿消费者三倍购买金额,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构成刑事犯罪时,可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诈骗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何为欺诈消费者

法律分析: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 经营...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般的诱导行为并不违法或犯罪,因为营销的目的是促使无购买意愿或消费欲望不强的人进行消费。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对老年人或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诱导可能构成不道德的销售行为,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可以通过撤销合同来恢复损失。然而,如果消费者被误...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监管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明确了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包括销售假货、虚假宣传、骗取预付款等,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调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真实信息,不得虚假宣传,并明码标价。...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律师分析: 对欺诈消费者的认定,既要遵循民法上欺诈的构成要件,又要秉持保护消费者的基本立场。具体应当符合以下要件:第一,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第二,经营者具有欺诈的客观行为;第三,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查看全文

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如何处罚

对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处罚及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欺诈行为将被要求增加赔偿消费者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欺诈行为包括销售假冒伪...查看全文

对欺诈消费者行为要如何处罚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存在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