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财产质押担保两个债权该如何处理

律师回答

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当事人对其提供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者顺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抵押权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个财产行使抵押权。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一、已经抵押的房子能卖吗
(一)转让已抵押房产的法律依据。
首先,我国法律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的,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转让抵押物。
其次,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抵押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再次,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受让人清偿债务人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偿。
(二)房子已经抵押了还能买卖吗?
根据上面提到的法律规定,已经抵押给银行的房子如果要进行买卖,购房者是要通知银行的,银行同意买卖的,可以提前还贷解除抵押或者办理转按揭,从而实现房屋的买卖。那么,具体来说已经抵押的房屋怎么买卖呢?
二、可以要回有抵押有担保的借款吗
不可以要回有抵押有担保的借款。被担保债权既有物担保又有人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当事人约定实现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实现物的担保;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借款人有抵押物的,也可以要求担保人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同一债权既有担保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要求担保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担保范围或者物的担保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应当分担的份额。
三、借款抵押物被债务人卖了怎么办
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重新提供担保。并且抵押物补债务人卖了,如果抵押权人不知情的,转让行为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
【抵押财产的处分】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七条
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
质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四)担保的范围;
(五)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方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同一财产质押担保两个债权该怎样处理

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当事人对其提供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者顺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抵押权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个财产行使抵押权。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质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处理

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当事人对其提供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者顺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抵押权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个财产行使抵押权。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质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 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当事人对其提供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者顺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抵押权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个财产行使抵押权。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偿其应当承...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抵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处理

法律解析: 如果出现同一个财产分别向两个以上的债权人进行抵押的,对抵押财产进行拍卖以及变卖得到的款项,应该根据下列的规定偿还:已经登记抵押权的,应该根据登记的先后顺序进行偿还;如果顺序相同的,则按照债权的比例进行清偿;已登记抵押权...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抵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 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2、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抵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处理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抵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处理理?

法律解析: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抵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办理?

律师解答: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抵押担保两个债权怎么办?

律师分析: 如果出现同一个财产分别向两个以上的债权人进行抵押的,对抵押财产进行拍卖以及变卖得到的款项,应该根据下列的规定偿还:已经登记抵押权的,应该根据登记的先后顺序进行偿还;如果顺序相同的,则按照债权的比例进行清偿;已登记抵押权...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为两个债权提供抵押担保的如何清偿

法律分析:同一财产为两个债权提供抵押担保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进行清偿,办理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没有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如果都办理了抵押登记,则按照办理抵押登记的时间顺序清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抵押给两个债权人怎么处理

同一财产抵押给两个以上债权人,按照下列规定清偿: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登记顺序清偿;2、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受偿;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债权...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如何办

同一财产可向多个债权人抵押,但如需变卖该财产,所得款项须按以下方式处理:已登记抵押权先清偿,未登记抵押权其债权比例决定清偿顺序。...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如何清偿

法律分析: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按照下列顺序来清偿: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清偿;如果均未登记的,则按照债权的比例来清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五条_x...查看全文

股权质押如何处理股权质押如何破产?

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破产债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股权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质押股权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股权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出质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一、房产抵押权的实现有哪...查看全文

两个抵押应该如何处理

两个抵押的处理方法: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登记顺序清偿,按照债权比例清偿相同的顺序;2、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受偿;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查看全文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

法律分析:司一财产尚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按照下 列顺序来清偿: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 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清偿:如集均未登记 的,则按照债权的比例来清偿。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四条同一财产向两个 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查看全文

质押担保的债权范围是如何的

质押担保的范围具体如下:1、主债权。主债权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因债的法律关系所发生的原本债权,例如金钱债权、交付货物的债权或者提供劳务的债权。主债权是相对于利息和其他附随债权而言.不包括利息以及其他因主债权而产生的附随...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股权质押担保的债务

股权质押担保债务的方式为,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对质押的股权优先受偿,以股权质押的,质权在办理出质登记的时候设立,且股权质押不得转让,除非经过出质人和质权人协商同意。一、质押的公司能进行股权转让吗...查看全文

股权质押一定有担保债权吗

股权质押不一定担保债权,其股权质押担保的债权主要由双方合同中的约定而定。因权利质押,法律未作特别规定的,准用动产质权的有关规定,所以与动产质权相同,股权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一般由当事人在质押合同中约定。一、民法典质权...查看全文

股权质押是否一定担保债权

法律分析:股权质押不一定担保债权,股权质押担保的债权范围由当事人在质押合同中约定,以股权质押的,质权在办理出质登记的时候设立,且股权质押之后不可以转让,除非经过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协商同意。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