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

律师回答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基于市场环境经行的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利用签订合同来诈骗钱财的案件不胜枚举。下面小编我将会针对合同诈骗最新司法解释有哪些这一问题整理一些的相关法律信息。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1996.12.16 法发〔1996〕32号)

二、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 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一)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下列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1.虚构主体;

2.冒用他人名义;

3.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

4.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5.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6.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

(三)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四)使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 返还的;

(五)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拒不返还的;

(六)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另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

(1998.4. 法释[1998] 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对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问题作以下规定:

(1) 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

(2)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为单位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骗手段对外签订经济合同,骗取的财物被该单位占有、使用或处分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责令该单位返还骗取的财物外,如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 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将取得的财物部分或全部占为己有 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外,该单位对行为人因签订、履行该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 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责任外,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单位,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仍与之签订合同的除外。

(5) 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 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后,企业按规定办理了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而企业法人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其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通知相对人,致原企业承包人、租赁人得以用原承包、租赁企业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该企业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原承包人、承租人利用擅自保留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原承包、租赁企业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企业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单位聘用的人员被解聘后,或者受单位委托保管公章的人员被解除委托后,单位未及时收回其公章,行为人擅自利用保留的原单位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如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7)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单位进行走私或其他犯罪活动所得财物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予以销售,买方明知或者应当知道的,如因此造成经济损失,其损失由买方自负。但是,如果买方不知该经济合同的标的物是犯罪行为所得财物而购买的,卖方对买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害人对本《规定》第二条因单位犯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对第四条、第五条第一款、第六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未能返法还财物而遭受经济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刑事案件的人民律法院应当依法一并审理。被害人因其遭受经济损失也有权对单位另依行提起民事诉讼。若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据院应当依法受理。

(9) 被害人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犯罪嫌疑期间中断。如果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涉嫌经济犯罪案件或者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撤销案件或决定不起诉之次日起重新计算。

(10) 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

(11) 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12) 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众所周知,任何以非法占有为目地的行为都有可能涉及到犯罪。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合作方的行为不仅会为商界人士所不齿,更要面对法律的审判与制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的主旨是明确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指导。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而量刑指导根据不同情形和数额的大...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就构成了合同...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如何?

合同诈骗罪认定及刑期后果解答:1.数额巨大的合同诈骗罪可判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刑满后无需归还债务,但返脏情况会影响刑期,罚金需缴纳以减刑;3.刑满后个人财产仍归个人所有,妻子、儿女的财产受法律保护;4.刑满释放人员可...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最新司法解释有哪些?

根据《刑法》第224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骗取财物数额的大小来确定,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合同...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刑事司法解释的具体数额标准

合同诈骗中的数额标准尚未明确规定,但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解释,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分别可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地法院和检察院可结合当地经济情况确定具...查看全文

经济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及司法解释

经济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方面。 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的常见手段包括组合型诈骗、障眼法以假乱真和部分付款做诱饵。 经济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相关法律依据,以及合同诈...查看全文

2023合同诈骗罪最新司法解释规定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合同诈骗罪最新司法解释规定的立案标准是:个人诈骗5000元至2万元以上、单位诈骗5万元至20万元以上。合同诈骗罪的定罪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视听资料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查看全文

2024合同诈骗罪最新司法解释规定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1、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法条以及司法解释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 合同诈骗罪的法条以及司法解释有:《刑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等相关法律法规。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查看全文

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一、根据《刑法》...查看全文

诈骗罪司法解释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司法解释全文?

律师分析: (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二)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查看全文

司法解释什么是合同诈骗罪呢?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财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查看全文

两高诈骗罪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查看全文

两高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查看全文

票据诈骗罪司法解释

票据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为:侵犯财产权利、影响票据信誉、破坏管理制度;利用票据进行骗取财物;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构成;主观上需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刑法》第194条,数额较大者可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款2万至20万元...查看全文

两高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