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诈骗罪司法解释

律师回答
摘要:票据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为:侵犯财产权利、影响票据信誉、破坏管理制度;利用票据进行骗取财物;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构成;主观上需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刑法》第194条,数额较大者可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款2万至20万元;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5至10年有期徒刑,并罚款5万元至5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款5万元至50万元或没收财产。
票据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为:
1、客体要件为: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利,更影响了金融票据的信誉,妨害了金融票据的正常流通和使用,破坏了国家对金融票据业务的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4、主观上须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刑法》
第一百九十四条票据诈骗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延伸阅读
票据诈骗罪的定罪要件及审查标准
票据诈骗罪的定罪要件及审查标准是指在刑事审判中,对于涉及票据诈骗的案件,法院需要根据一定的要件和标准来判断被告人是否犯有票据诈骗罪。定罪要件通常包括:被告人具有故意行为、伪造或变造票据、使用伪造或变造的票据以获得不当利益、对他人造成财产损失等。而审查标准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用以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可信度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故意等因素。审查标准的合理运用能够确保定罪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从而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
结语:票据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包括:侵犯他人财产权利,损害金融票据的信誉,破坏金融票据管理制度;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骗取较大财物;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需具有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涉及票据诈骗罪的案件将受到相应刑罚。定罪要件和审查标准在刑事审判中起着重要作用,确保公正和准确,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一、根据《刑法》...查看全文

诈骗罪司法解释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查看全文

票据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0年2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1月21日起施行。     ...查看全文

两高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两高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查看全文

两高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罪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关于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有: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查看全文

两高诈骗罪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关于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有: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罪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关于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有: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查看全文

诉讼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查看全文

协议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律师解答: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查看全文

单位犯诈骗罪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对于诈骗罪,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单位一般不属于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一般普通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的。单位共同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与单位,单位与自然人出于共同的故意而实施的合同诈骗罪。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两个以上的...查看全文

诉讼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查看全文

诉讼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就构成了合同...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冰峰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9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