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可以逃避刑事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14周岁至16周岁犯重罪负刑事责任,其他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家属或监护人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
下列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仍应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
1、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应注意的是,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延伸阅读
刑事责任逃避的条件和限制
刑事责任逃避的条件和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逃避刑事责任。首先,逃避刑事责任的条件之一是证明自己无罪。被指控的人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辩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其次,逃避刑事责任的限制包括逃亡、伪造证据和妨碍司法程序等行为。如果被指控的人试图逃离法律的制裁,伪造证据或者干扰司法程序,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刑事责任逃避的条件和限制是为了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程序,保护社会的法律秩序。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逃避刑事责任。
结语: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罪行时才负刑事责任。其他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造成危害结果时,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不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逃避的条件和限制是为了保障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程序,维护社会法律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九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是否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逃避疫情责任?

隐瞒疫情可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代表政府行使职权的人员,若导致传染病传播或流行,且情节严重,可依据《刑法》第409条的规定,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用谅解书逃避刑事责任?

刑事谅解书是一种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用于刑事案件中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达成和解。根据《刑事诉讼法》,如果被告人得到被害人及家属的谅解,可以获得宽大处理或争取缓刑。谅解书只是从轻判决的一个情节,具体刑罚还需法院综合考虑其他案情...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取保候审来逃避刑事责任?

犯罪巨额,难办取保候审。刑诉法规定,可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1.可能判管制、拘役或附加刑者;2.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但取保不会造成社会危险者;3.患重病或生活不能自理者。保证人需符合条件并提供担保。律师可代理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逃避商检罪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逃避商检罪,自然人犯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单位构成罪时,单位罚金,责任人员判相应刑罚。...查看全文

公司恶意逃避债务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公司恶意逃避债务的刑事责任:对下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查看全文

哪些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有:不满十二周岁的自然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以外的不负...查看全文

哪些人可以免于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1、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与...查看全文

逃避责任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肇事逃逸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决定着是否会被判刑。若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负主要责任,则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被判三至七年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则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若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则可被处以200元至2000元罚款,并可加以十五日...查看全文

逃避商检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逃避商检罪的刑事责任为:行为人犯逃避商检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的规定处罚。法律...查看全文

逃避商检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解析: 逃避商检罪的刑事责任为:行为人犯逃避商检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酒驾如何逃避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轻微情节不构成犯罪,过追诉时效的犯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醉驾可能免于刑事处罚,但需符合情节轻微等条件。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查看全文

集资罪如何逃避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批准违法募集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获得减刑的关键在于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悔罪表现和赔偿受害人。同时,上缴非法所得也有助于减刑。...查看全文

逃避责任会受到哪些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分为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最高罚款2000元,并可拘留;特别恶劣情节构成刑事责任,判处3-7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判处7年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逃避商检罪既遂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逃避商检罪既遂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该罪是指行为人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逃避商品检验,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使用,或将必...查看全文

逃避追缴欠税罪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逃避追缴欠税罪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_x000D_ 1、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_x000D_ 2、欠缴的税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查看全文

企业法人代表能否逃避刑事责任?

本文介绍了挪用资金罪的主体范围和相应的处罚。挪用资金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董事、监事、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职工,但不能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根据挪用资金数额的大小和是否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可处...查看全文

避免刑事责任的策略有哪些?

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主要包括定罪判刑、定罪免刑、消灭处理和转移处理。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严厉性、专属性和准据性的法律特征。总...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中无责方是否可以逃避责任?

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离开现场不构成逃逸,但责任方离开现场则构成逃逸。法律规定无责任方也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以补偿另一方的损失。根据交警的责任认定书,双方根据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无过错方需赔偿不超过10%的损失。若事故由非机动车驾驶...查看全文

在哪些情况下,股东可以避免承担刑事责任?

股东履行义务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股东需遵守公司章程、按期缴纳出资、有限责任、出资填补义务、追加出资义务、不得擅自抽回出资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5、36条规定,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查看全文

叛逃罪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叛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3、主体为特殊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