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标抢注应对策略

律师回答
摘要:商标被恶意抢注后的处理方法包括:1、对初审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2、对已注册商标提出无效宣告。根据《商标法》相关规定,先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上述申请。
商标被恶意抢注后的处理方法有:
1、就初审公告的商标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初审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规定的,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2、就已经注册的商标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在先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延伸阅读
商标保护与维权实战指南
商标保护与维权实战指南是针对商标所有人在面临侵权和抢注等问题时提供的实用指南。在现代商标市场中,商标抢注和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给商标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本指南通过详细介绍商标保护的法律原则和程序,为商标所有人提供了全面的保护策略和实战技巧。从商标注册前的策略规划,到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理和维权手段,本指南涵盖了各个环节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初次面临商标问题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商标所有人,都能从本指南中获得实用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自己的商标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维护。
结语:商标被恶意抢注后的处理方法有多种途径。首先,可以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初审公告的商标,在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先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其次,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已注册的商标如违反法律规定,先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可在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此外,商标保护与维权实战指南为商标所有人提供了全面的保护策略和实战技巧,从策略规划到案件处理,帮助确保商标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和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八条 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三章 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 第三十三条 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或者任何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的,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商标注册证过期应对策略

商标续展是保护商标权益的重要手续,商标注册人应在到期前的六个月内申请续展。如果错过续展期限,可重新申请商标或申请商标重新注册。商标续展后将获得续展证明,与原注册证一起使用。未办理续展手续将导致商标注销。因此,商标注册人应及时办理续...查看全文

应对域名抢注的最佳策略

公司域名被抢注,需分为恶意和非恶意抢注进行处理。对于恶意抢注,可申请域名仲裁或回购服务解决;对于非恶意抢注,可通过调解或裁决保护先注册方利益。抢注域名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可对侵权行为进行罚款、停止活动、吊销执照等处罚...查看全文

商标代理公司抢注商标,如何应对?

本文介绍了商标权的基本特征和商标申请流程。商标权具有独占性、时效性等特征。在商标申请过程中,申请人需要查询和分析选择商标,确定商标设计稿,办理商标申请手续并向商标局提交申请材料。如果商标被抢注,可以通过提出异议的方法进行救济,也可...查看全文

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应对策略

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后,可在15天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在9个月内做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如不服决定,可在30天内向法院起诉。商标注册申请需按规定填写商品类别和名称,并可一次申请多个类别。若在国外首次申请后6个...查看全文

商标注册与商号权益冲突应对策略

商标与商号侵权需满足公众误认或混淆,其中一方需具有公众知晓度。不同领域的冲突通常可使用。对老字号冲突,维持现状。同领域冲突可通过诉讼解决,法院判定败诉方停止使用或侵权。...查看全文

现代商标被抢注应该怎样办理

法律分析:现代商标被抢注的办法:_x000D_ 1、若商标未完成注册程序的,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商标局认定异议成立的,会在公告期满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_x000D_ 2、若商标已完成注册程序...查看全文

现代商标被抢注应该怎样办理

法律解析: 现代商标被抢注的办法:1、若商标未完成注册程序的,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商标局认定异议成立的,会在公告期满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2、若商标已完成注册程序的,当事人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查看全文

现代商标被抢注应该怎样办理?

律师分析: 现代商标被抢注的办法:1、若商标未完成注册程序的,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商标局认定异议成立的,会在公告期满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2、若商标已完成注册程序的,当事人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查看全文

防止商标被恶意抢注的策略

商标被恶意抢注后,商标权利人应及时采取维权措施,包括向评审委员会申请撤销注册、委托专业律师代理等。恶意抢注行为主要包括复制、代理人抢注、抢注他人已使用商标等。根据《商标法》,商标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采取停止侵权和财产保全措施。商标抢...查看全文

商标代理公司抢注商标,该如何应对?

商标被抢注后的应对方法:一是对未获注册的商标提起异议,通过商标代理机构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成功率较高;二是对已获注册的商标提起撤销申请,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申请,五...查看全文

商标驳回复审应对策略

商标驳回复审是检查商标被驳回的原因,包括是否被他人注册、是否近似、是否通用描述性词语以及是否缺乏显著特征。根据《商标法》,商标局负责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商标评审委员会处理商标争议。...查看全文

商标侵权纠纷应对策略

商标侵权解决方式包括自行协商、调解、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自行协商可避免声誉损害,不成则可诉诸法院。调解非必须,反悔可直接起诉。行政诉讼由工商部门调查取证后制止侵权行为,处以罚款并赔偿损失。民事诉讼可选择侵权地或侵权人所在地法院,采...查看全文

商标权冻结的应对策略

商标权被冻结后,商标权人可申请解除冻结。商标权冻结是指债权人申请冻结商标所有权,期间商标权人不能许可他人使用商标,许可合同无效。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获得的专有权,包括排他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续展权和禁止侵权权利。商标是用于区...查看全文

商标商号权益冲突应对策略

商标与商号冲突解决原则:诚信原则要求追求利益时不损害他人利益;保护在先原则要恢复或补偿被侵犯的在先权利;禁止混淆原则要避免引人误认为他人商品或存在特定联系。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不得损害他人在先权利,也不得不正当抢先注册已使用且有影响...查看全文

赌博现场应对策略

赌博不构成犯罪,经法庭审查后释放。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0条,法庭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定被告人有罪或无罪,若证据不足则作出无罪判决。...查看全文

商标侵权纠纷的应对策略

商标侵权应对方法:收集证据证明未侵权,或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商标法》第52条,冒充注册商标或违反规定使用未注册商标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制止并通报,违法经营额超5万元的可罚款不超20%,无违法经营额或不足5万元的可罚款不超1万...查看全文

供应商欺诈应对策略

被供应商骗了的处理办法如下: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2、向消协投诉;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恶意抢注商标的界定及防范策略

商标法对于恶意抢注有明确规定,包括申请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并成功注册他人已使用并有影响的商标。不正当手段包括利用同行关系、合作背景或了解内情的人。这些行为对中小型企业最具威胁,因为它们往往先推出产品再注册商标。恶意抢...查看全文

商家诈骗应对策略

消费者可与店家协商解决问题,若无果可向工商局投诉。工商局受理投诉举报,按程序查处并提出处理建议,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中国消费者协会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设立各级消协机构和基层网络组织,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协会由...查看全文

商标被抢注,如何应对?

公司商标遭到抢注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提出异议和申请无效宣告。但若在提出无效宣告申请时已超过5年的时间限制,就无法以被抢注为由申请无效宣告。为了认定恶意抢注,需要考虑申请人是否明知或应知被申请人商标存在,以及被申请人是否具有独创性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