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减刑的相关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减刑的相关规定。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则不能适用减刑。减刑的适用对象和减刑条件都有具体规定,包括减刑的次数限制和实质条件、限度条件等。此外,社区矫正对象符合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罪属于刑罚范畴,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如果他们表现出色,可以申请减刑。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于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减刑。因此,挪用公款罪申请减刑应当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
一、社区矫正对象符合刑法规定的减刑条件
社区矫正适用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四类人员,且这四类人员都要经过评估后才能执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二、减刑有次数限制?
减刑次数是没有限定的。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由于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因而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制度。减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对象条件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分子。(二)实质条件“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三)限度条件减刑的限度,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
延伸阅读
累犯可不可以减刑
累犯可以减刑。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因确有悔改或立功,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法律制度。除上述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外,减刑还有以下条件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处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十三年。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25年,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得少于20年。2015年,中国建立了新的终身监禁制度,这意味着罪行极其严重的贪污受贿罪犯在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两年期满并被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再减刑。对于假释的刑罚执行措施,罪犯将在监狱。但法律没有包括累犯,也没有规定累犯不能减刑。因此,累犯符合上述法律条件的,可以减刑。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罪属于刑罚范畴,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如果他们表现出色,可以申请减刑。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于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减刑。因此,挪用公款罪申请减刑应当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另外,社区矫正对象符合刑法规定的减刑条件,减刑有次数限制,但具体限制条件需要根据不同的罪名和案件情况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款挪用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主要从构成要件入手,包括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个人使用或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大额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大额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该罪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违反国家财经管理制度。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主观上是直接故...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罪的刑罚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挪用公款处5年以下徒刑,情节严重者处5年以上徒刑,巨额不退还者处10年以上徒刑。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个人使用、非法活动,或用于营利且数额巨大,或者挪用数额大且未归还超过3个月。...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及量刑原则

《刑法》第384条第1款规定了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幅度及处罚方法,犯罪者可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者可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的刑罚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对挪用公款罪根据不同情节进行了量刑分级,包括个人使用、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等情况。量刑层次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具体情形由司法解释明确。...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罚金的相关法律规定

贪污与挪用公款是两个犯罪行为,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其处理结果也不同。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死刑;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可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减刑规定

犯罪分子判处有期徒刑后,是否能减刑主要取决于其表现,如悔罪、立功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重大立功表现还应当减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有一定限度,不能少于原...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营利,或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关于挪用公款罪的规定: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等特殊物资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挪用公款罪的法定刑分为三档,第一档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或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较大或超过三个月未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第二档是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三档是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对于挪用...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的含义与相关法律规定

挪用公款罪的主旨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处罚根据挪用金额的大小而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罪的对象包括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国家...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既遂的惩罚及其条件。挪用公款罪既遂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等行为构成罪行。挪用公款罪的既遂形态类型为结果犯,要求公款被挪用并脱离单位控...查看全文

单位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文章主要内容为挪用公款罪的刑罚和立案标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数额在一定范围内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进行非法活动或进行营利活动的,将被判处较长刑期。立案标准包括挪用公款归个人...查看全文

挪用公司资金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或他人使用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和用途不同,将面临不同的刑事处罚。超过三个月未还且数额较大且用于营利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数额巨大或数额较大且不退还,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查看全文

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规规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查看全文

特定款物挪用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规定?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处罚规定及其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的是国家特定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的专项款物,情节严重时将受到法律追究。与挪用公款罪相比,两者的犯罪主体、目的、客体、客观行为和犯罪对象均有所不同。...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刑罚减轻规定

挪用公款的犯罪分子,若符合减刑条件,可减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应综合考察犯罪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原判刑罚履行情况等因素。《刑法》规定,遵守监规...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的行为包括个人使用、借贷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等,超过一定金额或时间未还的行为构成犯罪,而挪用公物归个人使用一般由主管部门按政纪处理,情节严重则可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关于一般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行为人挪用特定款物,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行为。对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对特定款物的保管、分配和使用负责的主管人...查看全文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特定款物专门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挪用国家救灾、抢险、防洪、优抚、扶贫、移民、救济资金和物资,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由国家机关等单位控制特定款物的主管人员等直接责任人员;故意挪用,过失不构成本...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