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被冒名顶替为空壳公司法人?

律师回答
摘要:如何处理被骗做空壳公司法人:涉犯罪报警,民事纠纷协商或诉讼解决,注销需清算审计报告、缴税、注销证件。空壳公司破产方法:要求经济补偿金,工资按月发放,拖欠工资可投诉或到劳动局监察大队,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经济补偿,劳动监察部门协调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拒不执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需支付差额,逾期不支付需加付赔偿金。
一、被骗做空壳公司法人的处理方法
如果涉及犯罪的可以报警,如果是民事纠纷,协商解决或诉讼解决。注销的话,是先找事务所清算出审计报告该变卖的东西变卖,销毁发票后缴纳未缴的税费。然后注销税务登记证,之后再注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空壳公司破产的方法
公司破产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和四十六条,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工资按月发放,隔月发放违法,本月工资下月发合法。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论拒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延伸阅读
结语:针对被骗做空壳公司法人和空壳公司破产的情况,处理方法各有不同。对于涉及犯罪的情况,可报警处理;对于民事纠纷,可通过协商解决或诉讼解决。注销空壳公司时,需先找事务所清算并出具审计报告,变卖资产并缴纳未缴的税费,然后注销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对于空壳公司破产,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要求经济补偿金,并有多种途径投诉和申请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以上是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向他人非法提供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三章 审计机关职责 第十九条 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冒名顶替罪应被如何处罚?

冒名顶替可能触犯包庇罪和伪证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查看全文

法院如何应对空壳公司?

法院执行空壳公司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方式,对于动产可直接控制或交付他人控制,对于不动产应张贴封条或公告,并保存财产权证照。执行后应通知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查看全文

受害空壳公司法人应如何应对?

以证明被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取得身份证明为主题,文章建议收集对方虚构事实和自己不知情的证据,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变更法人。若对方不同意变更或无法联系到其人,建议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请求撤销自己的法人身份,也可投诉或起诉公司登记机关...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成为公务员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冒名顶成为公务员发现后会取消考公务员资格,以及取消学历。所窃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实际上是盗用他人身份名义,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个身份信息。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应该如何判刑?

冒名顶替涉及到《刑法》规定的伪证罪与包庇罪两种罪名。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名顶替上...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 冒名顶替的行为如果构成冒名顶替罪的,则行为人应当按照规定定罪处罚,行为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中...查看全文

何为空壳公司

法律解析: 空壳公司是指已设立法人,有公司名称,但尚未经营业务的公司。近年来多了很多利用空壳公司进行诈骗的案件,所以公民在投资时一定要谨慎。空壳公司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未任命过董事。二是有法律规定的文件,如公章、股票证书等,但...查看全文

何为空壳公司?

律师分析: 空壳公司是指已设立法人,有公司名称,但尚未经营业务的公司。近年来多了很多利用空壳公司进行诈骗的案件,所以公民在投资时一定要谨慎。空壳公司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未任命过董事。二是有法律规定的文件,如公章、股票证书等,但...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司法解释

冒名顶替罪是盗用、冒用居民身份的冒名行为。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是违法行为。冒名顶替侵犯了权益,要负责相应的侵权责任...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冒名顶替罪

我国法律中没有冒名顶替罪,但冒名顶替行为涉及伪证罪与包庇罪。故意提供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以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知道犯罪事实却提供隐藏处所、财物、逃匿帮助或假证明包庇,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冒名顶替罪?

律师分析: 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冒名顶替罪这一罪名。冒名顶替若构成犯罪的,以具体涉嫌的罪名定罪处罚;若冒名顶替只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所做之事不违法的,以民事责任追究行为人侵权责任。涉及到冒名顶替的罪名有交通肇事罪、伪证罪、包庇罪、伪...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如何量刑

刑法中没有冒名顶替罪,如何量刑要看具体冒名顶替做了什么。比如车祸中,作为证人冒名顶替肇事车主,属于证人作伪证,伪证罪会判3年以下,严重的会判3年以上7年以下。如果不是证人,是不在场的亲属冒名顶替肇事车主的,属于包庇罪,包庇罪也是判...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如何入刑?

冒名顶替罪是指盗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等的行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冒名顶替罪已被正式纳入刑法,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如何量刑

刑法中没有冒名顶替罪,如何量刑要看具体冒名顶替做了什么。比如车祸中,作为证人冒名顶替肇事车主,属于证人作伪证,伪证罪会判3年以下,严重的会判3年以上7年以下。如果不是证人,是不在场的亲属冒名顶替肇事车主的,属于包庇罪,包庇罪也是判...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如何判刑

冒名顶替罪在我国刑法中并不存在,相关案件应按照伪证罪或包庇罪处理。冒名顶替行为涉及故意作假证包庇犯罪分子,目的是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根据具体情况,若冒名顶替者为证人等特定身份,则定伪证罪;若为一般主体,则定包庇罪。伪证罪处三年以下...查看全文

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如何维权

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所窃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实际上是盗用他人身份名义,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个身份信息。故在《刑法》上,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在...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

法律分析:通报称,除本次通报的这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外,工作专班正对反映山东省“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开展调查。现已初步查明,上述冒名顶替问题发生于1999年至2006年之间,主要有被冒名顶替者完全不知情被冒名顶替...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者

寒窗苦读的是“我”,金榜题名的却是“你”。      最近,接连曝出的两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nbs...查看全文

冒名顶替罪

法律分析:通报称,除本次通报的这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外,工作专班正对反映山东省“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开展调查。现已初步查明,上述冒名顶替问题发生于1999年至2006年之间,主要有被冒名顶替者完全不知情被冒名顶替...查看全文

快递冒名顶替,个人信息安全堪忧,如何应对?

冒领他人快件属于治安管理范畴,不构成犯罪,将受到相应处罚。快递企业若有此行为或非法扣留快件,将受到改正责令、没收违法所得和5-10万元罚款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10-20万元罚款,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鑫

北京市-北京市-丰台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7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