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发现金争议的解决途径

律师回答
摘要: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可以要求劳动者签字或通过银行转账记录作为支付凭证。在劳动争议中,工资支付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必须保存支付凭证。劳动者只需提供工资数额,用人单位需提供签字或转账记录来反驳。工资应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劳动者与包工头无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得将工资支付给包工头。
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放工资,可以要求劳动者在工资表上签字代表收到了当月工资。也可以通过银行卡转账的形式向劳动者工资卡内转账,那么转账记录,就可以作为已支付工资的记录。
在劳动争议中,工资是否支付的举证在用人单位,所以用人单位务必需要保存好工资支付的凭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仲裁时,如何证明实际工资
劳动案件中,工资数额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劳动者只需要说出具体工资数额即可。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可劳动者主张的工资数额,那么需要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签字的工资表或银行卡转账记录来反驳劳动者,否则仲裁委会采信劳动者的观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工资应当如何支付
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该直接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果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可以由劳动者委托的亲属或者其他人代为领取。用人单位也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给劳动者办理银行卡或存折,将劳动者的工资直接转到劳动者在银行的存折账号上。
不管用人单位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在我国就是指人民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如果劳动者是跟着包工头出来干活儿的,劳动者应该知道:自己是和用人单位(承包建筑工程的公司、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形成劳动关系,而不是和包工头个人形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能直接将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给包工头,再由包工头支付给劳动者,也不能克扣或者以其他形式如提供产品等来代替,这些形式是非法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承担支付工资的责任。不能让用人单位将工资发给包工头之后再发给自己。如果包工头和用人单位把钱结清了之后,带着钱逃跑了,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再给他们支付工资,不用到处找包工头。
延伸阅读
结语:合理支付工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用人单位应妥善保存工资支付凭证,如工资表签字或银行转账记录,以确保工资支付的证据。在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有举证责任,应提供相关证据反驳劳动者主张,否则仲裁委会将采信劳动者观点。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应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对于跟包工头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直接支付工资,不能将工资支付给包工头,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现状、争议与解决途径

本文讲述了离婚手续的办理和离婚协议无法达成时的处理方式。离婚手续主要针对能够亲自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情况,对于无法亲自到场的情况只能选择诉讼离婚。离婚协商不成时,夫妻可以选择诉讼离婚或协议离婚,但协议离婚不成功时只能...查看全文

协议争议的解决途径?

律师解答: 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和解。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2.调解。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 3.仲...查看全文

协议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解析: 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和解。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2.调解。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 3.仲...查看全文

因支付工资发生的争议有哪些解决途径

法律分析:因支付工资发生的争议有这些解决途径:_x000D_ 1、双方协商解决;_x000D_ 2、协商不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_x000D_ 3、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解决工伤赔偿争议的途径

工伤赔偿纠纷处理方法及赔偿项目:协商赔偿、申请调解、劳动仲裁、提起诉讼。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待遇、因工死亡待遇、伤残津贴等。工伤赔偿纠纷是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需要妥善处理。...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争议的解决途径

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书,应该明确指出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机关以及申请期限。如果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让出具不受理的书面决...查看全文

施工合同争议的解决途径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管辖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条,合同纠纷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35条,若有多个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可选择其中一个起诉,若原告向多个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查看全文

因支付工资发生的争议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法律分析:因支付工资发生的争议的解决途径: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律师分析: 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

合同纠纷解决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当事人可友好协商,如不能一致可要求调解机构,如是国企可要求上级机关调解。也可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如仍不行,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将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查看全文

合同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解析: 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和解。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2.调解。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 3.仲...查看全文

解决争议的有效途径

房屋仲裁是一种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制度,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并提交争议给仲裁庭裁决。申请房屋仲裁需满足条件:有仲裁协议、具体的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并属于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查看全文

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分析: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有5条,这5条途径任消费者自主选择:_x000D_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_x000D_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_x000D_ 3、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_x000D_ 4、根据仲裁协议约定申请...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分析: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解析: 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解析: 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合同争议的解决途径?

律师分析: 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和解。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2.调解。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 3.仲...查看全文

合同争议的解决途径

本文介绍了合同争议和民事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对于合同争议,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而对于民事经济纠纷,可以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民调解决争议的途径

民事调解书是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如果有证据证明调解不是基于相商一致或存在违法情况,可申请撤销。调解书生效后具有强制力,因为是双...查看全文

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分析: 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有: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相关的调解组织调解; 3、投诉解决; 4、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起诉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