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漏报与瞒报的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构成犯罪,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将受处分。同时触犯两个违纪构成要件的行为将定性处理较重的处分。隐瞒行为是其他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或必然结果时,一般不再单独认定为违纪。违规收受财物必须同时违规占有,对所收受的财物隐瞒不报则是必然的后续行为。
依据我国生产安全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违纪构成要件的,依处分较重的规定定性处理。当隐瞒行为是其他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或必然结果时,一般不再单独作违纪认定。如行为人违规收受他人现金、股票等财物,收受行为本身是违规的,而占有是收受财物的必需要件,否则不能认定为收受。既是违规或非法占有,对所收受的财物隐瞒不报则是必然的后续行为。
延伸阅读
揭示企业内部信息隐藏的迹象及应对策略
揭示企业内部信息隐藏的迹象及应对策略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内部信息泄露、漏报或瞒报的问题。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包括定期审查和分析财务报表、员工行为和业务流程等,以发现异常迹象。其次,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泄露风险的认识,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问题。此外,采用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网络监测等,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最后,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信息泄露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法律手段追究责任。通过以上应对策略,企业能够更好地保护内部信息安全,减少漏报和瞒报的风险,维护企业声誉和利益。
结语:生产安全事故的隐瞒、谎报或迟报行为严重违反我国生产安全法,构成犯罪。地方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对此将依法给予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如果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违纪构成要件,将按处分较重的规定处理。内部信息隐藏问题需要企业建立监控机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采用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并建立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以保护企业利益和声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第一百零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海关涉嫌瞒报漏报错报怎么处理

一、报关瞒报要坐牢吗? (一)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的,没收走私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走私货物、物品等...查看全文

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的处罚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迟报,漏报等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查看全文

香港海关对瞒报漏报如何处理

一、报关瞒报要坐牢吗? (一)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的,没收走私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走私货物、物品等...查看全文

安全事故的迟报,漏报,谎报,瞒报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一、安全事故的迟报,漏报,谎报,瞒报怎么处罚?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疫情瞒报、漏报、缓报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疫情缓报、瞒报、漏报的法律责任:违反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主体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行为需导致传染病传播或流行,且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漏报和瞒报怎么区分

法律分析: 漏报和瞒报的区分为:行为人主观目的不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生产...查看全文

疫情瞒报、缓报和漏报的责任是什么?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隐瞒、谎报、缓报疫情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将承担相应责任,严重后果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负有疫情报告职责的机构和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否则将面临行政处分或刑事追责。违反法律...查看全文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的法律责任: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成立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客观方面为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查看全文

缓报、瞒报、漏报将承担何种后果?

疫情报告隐瞒、谎报、缓报将承担相应责任,严重后果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负有报告职责的机构和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未履行报告职责或隐瞒、谎报、缓报疫情,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将受到行政处分...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工伤或职业病的,应当如何处理

劳动者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进行工伤事故报告,或者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职业病报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权按规定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如果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工伤或职业病,工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工伤或职业病的,应当应该处理

劳动者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进行工伤事故报告,或者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职业病报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权按规定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如果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工伤或职业病,工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查看全文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行为要承担法规责任吗?

律师解答: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查看全文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行为要承担法规责任吗?

法律解析: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查看全文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行为要承担法规责任吗?

法律解析: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查看全文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查看全文

疫情瞒报、漏报、缓报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瞒报、漏报疫情将承担法律责任,可责令改正、警告;若造成严重后果,可暂停业务活动或吊销执业许可证;国家工作人员还需接受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将受公安机关处罚。...查看全文

缓报、瞒报、漏报疫情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缓报、瞒报、漏报疫情如果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应承担刑事责任,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构成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是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查看全文

个人申报事项漏报处理

个人所得税漏报需携带资料去地税局补申报,包括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漏申报需缴纳滞纳金,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查看全文

个人申报事项漏报处理

一、补报,并说明漏报原因。      二、处理个人事项申报不属实方法如下:      《关...查看全文

安全生产法关于瞒报的处理?

律师分析: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