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认劳动关系?这三类证据很重要!

律师回答

公司破产、老板赖账......
      让不少劳动者不得不走上艰难的讨薪之路,
      可却发现,
      不少劳动者甚至不能证明
      自己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让维权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
      支招劳动争议诉讼维权第一步——
      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认定劳动关系的证据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由劳动者持有的证据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各项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应当一式两份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各自持有一份。一般而言,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未主动提供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主动索要。另外,用人单位在录用劳动者时发放的录用通知书、通知函等也可以作为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予以保留。
      2
留存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证据
      在用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考勤记录、加班审批、休假审批,此类由用人单位保留的材料可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依据。在审判实践中,劳动者虽有一定保留此类证据的意识,但此类证据原件由用人单位保存,劳动者所获取的照片、复印件或并无任何用人单位确认的打印件均属于复制品,在无法与原件进行核对的情况下,难以作为定案依据,难以有效证明劳动关系。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在无纸化办公的大环境下,对于电子证据的保存完全不是截图、截屏这么简单,可通过公证的方式对电子邮件、办公系统等电子证据进行诉前证据保全,有效地保留电子证据。
      3
第三方保留的证据
      较为常见的是工资支付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个人所得税申报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依据。然而,有些劳动者为了“提高收入”,要求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有些劳动者为了降低税费或者为了方便选择由财务或其他工作人员个人账户发放工资,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发放工资。法官提醒,这些非正规甚至违法的操作仅仅为劳动者“节约”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然而一旦发生纠纷,仅凭个人的转账记录不仅无法证明劳动关系,还影响工资标准的认定,切莫因小失大。

此外,个别案件中还常涉及劳动者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留存在第三方的工作痕迹。例如,在非公开的场所办公,劳动者出入办公场所的出入证、登记证,尤其是在办公场所管理方办理备案的登记材料;特定岗位劳动者在工作中代表用人单位签署的文件,如财务人员留存在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年检报告、税务申报记录、留存在银行的委托办理业务授权书等;再如销售人员代表公司与客户签署的商务合同;再如行政人事专员留存在社保管理部门的手工报销申报记录等。
#提醒 #
      劳动争议诉讼维权的第一步即劳动者举证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的基础上方可进一步主张工资、解除补偿、年假待遇等劳动者应享受的权益。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属于双向选择的过程,在入职之初应选择正规用人单位,在履职过程中要提高保留证据的意识,在维权过程中要合法合理、有理有据。了解认定劳动关系的证据,提高保留证据的意识,劳动者才能在发生劳资纠纷时避免因举证不能而无法争取应得权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类型

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社保缴纳记录、发放的工作证等。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但符合劳动关系成立条件时,仍可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劳动仲裁适用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包括劳动合同、工时休假、...查看全文

探讨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类型

劳动关系认定的凭证包括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件、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和其他证言等,其中用人单位负责提供(1)(3)(4)项的证据。劳动者应保存工作证、服务证、考勤卡、工资条等相关材料,以维护自身权益。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应...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哪些证据

请求存在劳动关系需要提供哪些证据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一、如何确认是劳动关系1、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应当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首要的与独立的标准。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的人身隶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劳动关系的根本标志。应当看到,这种...查看全文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根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可确认双方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则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申请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资料可用于确认劳动关系。法律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应如何举证

法律分析: 确认劳动关系可以用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举证,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可以用银行流水、社保缴纳凭证、工资、工作时间举证。 根据《劳动法》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查看全文

如何去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如何去确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哪些证据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哪些证据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确定劳动关系的仲裁一般需要以下证据:(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能否作为终局裁决,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哪些证据

劳动关系确认不是终局裁决,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裁决为终局裁决。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局部门一般不能。劳动者可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如何确认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关系的标准是是否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而不是依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是否进行劳动备案等辅助的手段进行判定。员工只要在公司存在上班的事实,提供相关的工资发放信息或者考勤都可以进...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哪些

法律解析: 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以下这些: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劳动者填写的招用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法律依据:《劳动和社会保...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哪些

法律解析: 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以下这些: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哪些?

律师分析: 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以下这些: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怎么收集证据

法律分析: 1、搜集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它工资发放记录(最好有单位盖章)、职工花名册。 2、如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保,劳动者可以到社保局网站上,或到社保局打印自己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3、搜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查看全文

仲裁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当事人想要通过仲裁确认劳动关系,需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或口头仲裁申请,并提供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请求确认。劳动仲裁审理期限为四十五日内。申请劳动关系仲裁需要提供当事人的身份证、书面劳动争议申诉书、劳动合同等...查看全文

如何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解析: 仲裁请求确认劳动关系,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查看全文

如何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如果当事人要通过仲裁来确认劳动关系的,要想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或口头的仲裁申请,并提交能证明存在着劳动关系的证据,请求该仲裁委员会来予以确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法律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通过考勤卡、工资发放记录、社会保险记录等举证确认,同时在和用人单位日常交涉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录音录像,以证明双方劳动事实的发生。法律依据:_x000D_ 《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查看全文

如何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律师分析: 仲裁请求确认劳动关系,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