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中止的关系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未完成形态包括预备犯、实行犯和未遂犯。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中止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根据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原则是: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审理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案件时,一般都比照犯罪既遂进行处罚。
一、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中止的关系如何?
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中止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犯罪未完成形态包括预备犯、实行犯和未遂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预备犯是指在犯罪预备阶段,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的特殊形态。
2、未遂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未遂犯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特殊形态。
3、中止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中止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特殊形态。中止犯既可能存在于犯罪预备阶段,也可能存在于犯罪实施阶段。
二、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是怎样的?
1、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就是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在对犯罪预备处罚的时候,应当对犯罪预备的程度和性质等有关情节进行全面分析,以决定对预备犯是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
所谓犯罪预备的程度,是指犯罪制造条件的充足程度。所谓犯罪预备的性质,是指为犯罪制造条件的方式。
对于犯罪预备应当按照量刑的一般原则,综合全部案情予以裁量。
2、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就是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
在犯罪未遂情况下,如果综合全部案情看,其法益侵害性并不比既遂轻,未遂情节在全部情节中居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案件的危害程度时,就可以决定不对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
当然,即使不对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也应在判决书中引用刑法总则第23条关于未遂的条文。
3、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这就是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在对犯罪中止处罚的时候,根据犯罪中止是否造成损害,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没有造成损害的,根据刑法规定应当免除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犯罪未完成形态,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额过程中,一般都是比照犯罪既遂进行处罚的,如果是犯罪未完成没有造成任何的社会危害性的,就算是构成犯罪,也可以免除处罚,但是仅存在于犯罪预备中,对于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都是从轻和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01-11)\t第十二条\t行为人在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前后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能依法追究其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后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刑事责任。
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对其年满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在量刑时应当考虑对年满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适当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1997-12-31)\t第三条\t1997年10月1日以后审理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刑事案件,如果刑法规定的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与修订前刑法相同的,应当适用修订前的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04-13)\t第七条\t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犯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形态和犯罪构成的关系是什么

一、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的关系是什么?1、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前者是后者的筋骨,后者是前者的载体。《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以犯罪既遂为模式,在此意义上说,犯罪既遂是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指什么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的是共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的是共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与犯罪未完成形态如何认定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指什么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的是共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在我国刑法典中,只是明确规定了...查看全文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

(一)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二)未能完...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的完成形态是什么

过失犯罪的完成形态属于犯罪既遂,如果过失犯罪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的话,那么就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过失犯罪必须是要造成严重后果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的完成形态是什么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的完成形态是过失犯罪既遂。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伤害后果,但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或者是过于自信,导致损害后果的产生。因为产生损害后果是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所以过失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既遂。...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什么关系

法律分析: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什么关系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查看全文

犯罪未完成形态有哪些

法律分析:犯罪未完成形态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两种形态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犯罪中止的两种形式以及其特征。犯罪中止可以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前者只需要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后者则需要行为人以积极的作为方式阻止犯罪向既遂状态的实现。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并且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两种形态是什么?

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行为人只需要自动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便可成立的犯罪中止。理论上也可称为消极中止,意即不要求行为人消极停止之外的任何所为。在此类中止犯的成立时间范围来看,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出现的中止犯通常属于...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成立与犯罪中止的关系

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及特征。共同犯罪中止必须具备及时性,全体或部分共同犯罪人停止能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中止必须是自动的、有效的,并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具有主观和客观特征,行为人必须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并实施了中止行为。犯...查看全文

犯罪完成未遂与中止的概念

犯罪既遂、未遂和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结果的实现、定义、量刑、概念、责任和阶段等方面。既遂是完成犯罪目的,未遂是由于意外原因未得逞,中止是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既遂需追究刑事责任,中止可免罚,未遂可减轻处罚。既遂已完成犯...查看全文

欺诈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区别

诈骗罪的主旨是根据犯罪目的是否完成来区分既遂和未遂。数额较大的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具体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的是共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都应当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犯罪中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犯罪,行为本身也构成犯罪。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被称为犯罪中止。对于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1.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根据发生的时空范围不同,可将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三类。(1)预备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其存在的时空范围是始于犯罪预备活动...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形态类型

本文探讨了犯罪中止的多种分类法。主要包括基于时空范围、犯罪行为阶段和犯罪中止发生的时间点分类法。预备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实行未了中止是指发生在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以后,实行行为尚未终了之前的犯罪中止,实行终了中...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两种形态?

律师分析: 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行为人只需要自动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便可成立的犯罪中止。理论上也可称为消极中止,意即不要求行为人消极停止之外的任何所为。在此类中止犯的成立时间范围来看,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出现的中...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两种形态

法律解析: 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行为人只需要自动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便可成立的犯罪中止。理论上也可称为消极中止,意即不要求行为人消极停止之外的任何所为。在此类中止犯的成立时间范围来看,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出现的中...查看全文